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溪边凤尾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溪边凤尾蕨学名PterisexcelsaGaudich.)是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植株高达18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木质,粗健,粗达2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簇生;柄长70-90厘米;叶片阔三角形,长60-120厘米或更长;顶生羽片长圆状阔披针形;侧生羽片5-10对。羽轴下面隆起,禾秆色,无毛。侧脉仅下面可见,稀疏,斜展,通常二叉。叶干后草质,通常暗绿色,无毛,偶有在羽片下面的下部有稀疏的短柔毛;叶轴禾秆色,上面有纵沟。

分布于日本(本州、四国、九州)、菲律宾夏威夷群岛、斐济群岛马来西亚、老挝、越南、印度(北部、锡金)、尼泊尔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生长于海拔600-2700米的溪边疏林下或灌丛中。

溪边凤尾蕨为羽状复叶,叶色翠绿,植株形态各异,造型优美,千姿百态,适合园林栽培,更适宜美化家居,也是插花不可少的衬托叶。

  • 中文名: 溪边凤尾蕨
  • 学 名:Pteris excelsa Gaudich.
  • 界: 植物界
  • 门:蕨类植物门
  • 亚 门:真蕨亚门
  • 纲:薄囊蕨纲
  • 科:凤尾蕨科
  • 属:凤尾蕨属
  • 种: 溪边凤尾蕨
  • 变 种:变异凤尾蕨
  • 命名者及年代: Gaudich.,1827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2700米的溪边疏林下或灌丛中。

原产于热带、亚热带潮湿丛林,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阳光直射,土壤干燥均可致其叶片褪绿变淡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抗寒性较强,室内出现-3℃低温尚不致死亡。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以砂壤土种植为宜。在干燥酷热条件下,生长明显减慢。

分布范围

分布于日本(本州、四国、九州)、菲律宾、夏威夷群岛、斐济群岛、马来西亚、老挝、越南、印度(北部、锡金)、尼泊尔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台湾(宜兰、台东、台中、阿里山)、江西(修水、庐山)、湖北(巴东)、湖南(黔阳、永顺)、广东(英德、乐昌)、广西(修仁、桂林、临桂)、贵州(印江、遵义)、四川(峨眉山、重庆、城口、南川、乐山、奉节、巫山)、云南(昆明、维西、马关、贡山)、西藏(察隅、错那)。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18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木质,粗健,粗达2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簇生;柄长70-90厘米,坚硬,粗健,基部粗6-10毫米,暗褐色,向上为禾秆色,稍有光泽,无毛;叶片阔三角形,长60-120厘米或更长,下部宽40-90厘米,二回深羽裂;顶生羽片长圆状阔披针形,长20-30厘米或更长,下部宽7-12厘米,向上渐狭,先端渐尖并为尾状,篦齿状深羽裂几达羽轴,裂片20-25对,互生,几平展,镰刀状长披针形,长3.5-8(10)厘米,宽6-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稍扩大,下侧下延,顶部不育叶缘有浅锯齿;侧生羽片5-10对,互生或近对生,下部的相距10-15厘米,有短柄,开展,形状、大小及分裂度与顶生羽片相同,基部一对最大,长40厘米以上,有时基部下侧分叉,上部的羽片较小,无柄。羽轴下面隆起,禾秆色,无毛,上面有浅纵沟,沟两旁具粗刺。侧脉仅下面可见,稀疏,斜展,通常二叉。叶干后草质,通常暗绿色,无毛,偶有在羽片下面的下部有稀疏的短柔毛;叶轴禾秆色,上面有纵沟。

主要变种

变异凤尾蕨(Pteris excelsa var. inaequalis (Bak.) S. H. Wu):该变种形体较小,植株高80-100厘米;侧生羽片的分裂度变化颇大,从近二叉、羽轴下侧深羽裂(裂片披针形或阔披针形)至羽轴两侧均为篦齿形羽裂〔裂片阔披针形,通常长2.5-4(5)厘米。分布于日本、印度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浙江(龙泉)、江西(井冈山、铜鼓)、福建(崇安)、广东(乐昌)、广西(修仁、龙胜)、贵州(清镇、遵义、印江、都匀、荔波、麻江、平塘)、四川(德昌、合川、峨眉山)、云南(昆明、蒙自)。生林下。

繁殖方法

繁殖一般采用分株繁殖,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可采用组织培养。分株终年均可进行,但以春、秋季较好。在较好的生长条件下,一年可分根2-3次。栽培密度9-10株/平方米较为适宜。分株后浇透水,只要防止曝晒,一般均能成活。如果置于阴处,能更快地恢复生长。

栽培技术

基质

溪边凤尾蕨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偏酸性土壤上,以富含腐殖质、渗透性好的疏松混合土较好。蔬菜园里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阔叶林下的腐叶土,渗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用于栽培溪边凤尾蕨最理想。阔叶林下的泥炭土,更是好的基质。如果土壤粘性重,可掺入一定比例的细沙和腐叶土。这种土既能改善土壤通气性,又能提高土壤持水力,有利于分株成活,加快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

养护

遮阴遮雨:溪边风尾蕨的栽培宜阴湿,日照约40-60%较好,在避雨阴篷或遮阴温室中生长旺盛。因此,栽培时阴棚上放一层遮阴网,再盖一层无色薄膜,这样既可防天然雨淋,又可避强光直射,促进植株生长旺盛。

水分管理:生长季节需要空气湿度高,每天灌水一次,宜滴灌,不宜喷灌,以免叶片沾上水珠。炎夏可在植株周围地面铺些湿沙,喷些水,以提高环境湿度。冬天应注意避风和保暖并停止施肥,适当控制水分。

施肥:溪边凤尾蕨的肥料以氮肥为主,每隔两个月左右补充以氮素为主的营养液一次。要小心施于根标土中,严防污染叶片。

修剪:在快速生长期间,下层老叶易因郁闭而枯死;遭天然雨淋或叶片较长时间沾有水珠,易发生枯黄或腐烂现象。因此,快速生长期间,需结合整形勤剪下层枯黄老叶,以保证株形美观,促进植株间通气。

主要价值

溪边凤尾蕨为羽状复叶,叶色翠绿,植株形态各异,造型优美,千姿百态,适合园林栽培,更适宜美化家居,也是插花不可少的衬托叶。[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