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溥心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溥心畬
原圖鏈接

溥心畬(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愛新覺羅氏正紅旗人,譜序溥,清光緒帝賜名儒,字心畬[1],出生於北京。因其詩、書、畫與張大千齊名,故後人將兩人並稱為「南張北溥」。與黃君璧、張大千以「渡海三家」齊名。

其住所號為寒玉堂。

家世與生平

溥心畬為道光帝六子恭親王奕訢次孫、郡王貝勒載瀅次子,生母為側福晉項氏;出生滿五月即蒙恩賜““頭品頂戴”。兄溥偉為繼嫡福晉赫舍里氏所出;過繼給早逝的伯父、奕訢長子載澂為嗣並襲貝勒爵,之後承襲祖父世襲罔替親王爵位。

其父載瀅為奕訢次子、慈禧太后養女榮壽固倫公主(奕訢長女)之弟;過繼給早逝的道光帝八子鍾郡王奕詥並襲貝勒爵,後因義和團之亂坐事奪爵歸宗。原可承襲父親爵位的溥心畬,變得一無所有。

恢復恭親王後裔身份的溥心畬,幼年於恭王府學文,在大內培養「琴棋書畫詩酒花」的美學造詣,性格內向而好學。光緒帝駕崩前,與兄曾被召入宮中參與皇帝甄選,但未被選上。

即長入政治學堂,再留學德國,前後有八年;於柏林大學,研究天文和生物,取得博士學位,曾任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教授[2]。學成歸國,以學者身份治理經學,閒暇則從事藝術創作,為一全能書畫家,留德所學,顧溥身影,對生涯幾無影響。

1949年,溥心畬先遷居至舟山島,再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居台北市臨沂街。蔣中正總統曾擬授國策顧問考試委員等職,一概婉謝。另傳以愧對先祖為由,推辭了第一夫人宋美齡的拜師邀約。居台期間除擔任臺灣師範大學東海大學教授之外,亦於自家開班授徒,門生有羅青哲江兆申等。同時赴亞洲各國講學。晚年對台灣風景事物開始觀察描繪,多幅精品今典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

書畫

因其家世出身,當他成年後的書畫作品上,常常用「舊王孫」印章或署名。

溥儒從小就跟隨宮廷畫家學習書法,臨摹家藏各代名家墨蹟幾盡。青年時代到德國留學8年,獲得生物和天文兩博士學位後返為中國。然後就隱居在北京西山的戒檀寺,潛心研心丹青,謝絕一切交際,前後長達 10 年之久,故取號「西山逸士」。

溥儒的山水畫宗法宋元,以淡雅見長,較少烘染,著重線條鉤摹。繪畫不圖功利,無一點「商品氣息」,整個畫面充滿著一種和諧的靜謐之氣。他初次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就一鳴驚人,贏得美術界人士的肯定。30年代中期與張大千齊名,以他們的山水畫成就分峙南北畫壇,被譽為「南張北溥」。在北京,他的山水畫則被推崇是「國畫北派青綠山水正宗首座」。大陸淪陷後,移居臺灣,與張大千、黃君璧三人,成為台灣畫壇中的最傑出的國畫大師,被大眾稱為「渡海三家」。[3]

家庭成員

  • 羅清媛(正妻)
  • 李墨雲(側室)
  • 溥韜華(長女)
  • 溥毓岦(長男)
  • 溥毓岑(次男)
  • 溥毓岐(義子)

評論

  • 溥心畬出身皇室,對大內珍藏有機會多所觀摹,雖無師承,但書畫俱是北宗家法,惟其以文人自許,視作畫為文人餘事,因此盛年未全心付諸於此,但其畫作卻因此顯得高雅清靜[4]
  • 溥心畬價值觀遠承宋人,在民初畫壇新人輩出的時代,溥心畬或許內涵不同於前人,論藝術表現則寡見創新。
  • 溥心畬於當代雖留德多年,精神上仍追遠傳統文化,非積極溝通中外之角色;開創性或許難與徐悲鴻一較,但在延續傳統方面,溥心畬則以授徒的方式傳承了古典文化的根本。

註釋

  1. 畬,是二年耕作之良田,心作良田百世耕,故字心畬。
  2. 溥心畬-世界華人藝術家群像
  3. 溥儒﹝Pu Ru﹞. 視覺素養學習網.   [2019-03-07] (中文). 
  4. 皇室的貴裔─溥心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