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头小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头小吃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湖头传统小吃有一百多个品种,遍布街头巷尾,有‘顶街芋包,下街粿’之说,流传至今。”说起湖头小吃,该镇湖二村支部书记李清黎如数家珍,“目前市场上最受赞美的小吃就有二三十种:米粉、鸡卷、观音茶叶焖肥鹅、芋包、咸笋包、糯米糕、安米果、油葱粿……”当地还流传这样的顺口溜:“湖头小吃摊,三步有一摊,大街小巷都摆满;上起影剧院,下到四角井, 到处都有小吃的风味,花样多,又便宜, 包你吃饱吃巧又满意……”

基本内容

中文名:湖头小吃

是否含防腐剂:否

适宜人群:老少皆宜

储藏方法:常温储存

主要原料:米粉

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

副作用:无

小吃介绍

湖头米粉

湖头特产米粉系闽南传统产品,历史悠久,驰名国内外。原料选购安溪湖头优质大米,取大山顶天然清溪甘泉,采用传统手工精制而成。色泽鲜白,粉条松韧,易煮快熟,味清无酸质,携带方便,卫生可靠。适用于宴会,家常快餐,礼品及旅游野营。

米粉以安溪县湖头为佳。湖头米粉作坊星罗棋布,仅福寿、汤头两村有80/%农户以制作米粉为生。湖头米粉的制作与众不同。首先是水,采用阆溪甘泉;其次,挑选优质白米;再次是晒场,在日照长、辐射强的溪畔沙滩上,上晒下烘,两面煎蒸。犹以用福寿村的井水制作的“福寿米粉”为正宗。其白如晶冰,滑如青丝,韧如胶簧,粉如花絮,百煮不烂;可煮可炒,可炖可馏,油多不腻,油少不涩。

咸笋包

1.特点

中秋佳节,湖头人喜欢蒸咸笋包。咸笋包由外皮和内馅两部分组成。外皮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紫菊和红糖;内馅的主要原料是生笋、猪肉和调味品。其制作工艺是:①将糯米洗净、浸透,磨成浆,倒入白细布袋中慢慢压去水分,成为糯米泥。②到田间选采野生肥嫩的紫菊,洗净后放进锅里煮熟,捞出压干,放在石臼里舂得匀化无渣,变为紫菊泥。③把糯米泥、紫菊泥和红糖混在一起,搓揉均匀。④将糯米紫菊泥用手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搓成圆团后压扁,包上生笋、猪肉泥等内馅,底部垫上一小块粽叶,放在蒸笼里。⑤文火蒸熟后,包子表面抹上少许葱油,以防粘手,即可起蒸。    咸笋包外皮甜嫩,内馅咸香,甘咸相宜,奇香扑鼻,诚为佳品。

2.传说

李光地带御厨传授秘方

“湖头咸笋包已有300多年历史了,是李光地从宫廷带回来的。”李新志说,清康熙年间,大学士李光地为了感激家乡父老,在回家探亲之际带回一名宫廷御厨,将咸笋包这种小吃的做法传授给湖头乡亲。

安溪县文管会黄炯然副主任告诉记者,当地还有另一种传说,相传湖头咸笋包与明末崇祯皇帝四太子有关。当时,四太子为了躲避清兵的追杀,逃亡到湖头,带来了咸笋包等宫廷小吃。至今当地还有个四太子墓。“当然这已无从考证,但给咸笋包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湖头鸡卷

清代,湖头有不少人晋京为官。京城著名厨师云集,湖头人从中学到了不少烹饪技术。返回家乡后,他们又触类旁通,推陈出新,于是各种别有风味的小吃在湖头应运而生。

湖头风味小吃首推“圭卷”,上至大酒楼,下至小食摊,都有出售,可谓雅俗共尝。在湖头,一桌丰盛的筵席,少了圭卷就大为逊色;一摊小食摊,少了圭卷就少人问津。

湖头圭卷选料精美,制作讲究。主要原料是猪肉、葱头、鸡蛋、地瓜粉、虾米、调味品等。制作工艺是:一斤瘦猪肉,配以三两胛头肥猪肉,二两葱头和少许虾米,一齐剁碎后盛在大盆里,加上两粒鸡蛋浆,放入适量的食盐、味精、白糖和茴香粉,拌匀后再掺入二两地瓜粉,揉拌成泥状,然后用猪内脏的“网纱油”作皮,卷成直径3厘米左右的圆筒,放在蒸笼里蒸熟待用。当宾客上座时,敲入几个鸡蛋搅成浆,倒进切好的圭卷里,边翻动边将圭卷夹入流滚油中炸熟,起盘后马上上桌。此时,整盘圭卷颜色黄橙橙,气味香喷喷,咀嚼脆酥酥,令人胃口顿开。若佐以黑醋及湖头欧阳村的特产芫荽,味道会更加浓郁,风味尤显独特。

许多旅居海外的侨胞,回家吃到湖头圭卷时,无不感叹:“尝尽天下名菜,还是无法忘记家乡的圭卷配芫荽。在他乡如法炮制,也难与家乡的圭卷相媲美;即使能买到芫荽,也远不如欧阳村的芫荽香。”

白粿

白粿(糍)简介

又叫糍,制作方法极其古老。选用粘性好的上等白香米,洗净浸透,放到蒸笼里蒸透,然后倒进手春石臼舂,每臼要春数千下,直至饭粒全部匀化为糍,取出捏成富有韧性而不粘手的大糍团,再用雕花的圆形糍模印压成为一个个形如圆月的白棵,上呈现出牡丹或缠枝花等花样。喜欢吉利的乡亲还在白棵中心点上红色,便成了佐儆和请客送礼的佳品了。 [1]

参考文献

  1. 湖头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