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黔悟(胡建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游黔悟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游黔悟》中国当代作家胡建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游黔悟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中学时的课文还能背上几句,也晓得贵州省简称“黔”。记得中学的地理老师还讲过,贵州山上的人家相互走人户的话,对面山都喊得答应,但走过去至少得半天。一直记忆犹新,想像中的贵州到底咱样呢?

国庆期间,应一个朋友相邀到黔南州一带游玩,听他介绍贵州到处都是风景。能有亲密接触贵州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从江北机场出发自驾到盘州一个叫菁脚的地方,全程720公里,大约需要9小时左右。第一次自驾这么远的地方,对于我四、五年驾龄的人来说,既忐忑不安又充满期待,小试牛刀的感觉特别兴奋,一路很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当晚住在朋友家里。先富起来的小康之家,独栋别墅式的花园洋房,真的远离尘嚣,静谧得受噪音困扰睡眠不好的爱人都出奇的惊讶,当然睡了一个久违的好觉。不是院子里的公鸡不停的打鸣的话,不知要睡到何时候方醒?第二天,迫不及待要求朋友带我们去就近的景点新民镇“万亩梯田”。

一路上回味“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情景,知晓一些梯田的由来,但万亩的梯田从来没有看见过。十月对于贵州来说才是金秋,沿途的玉米和稻谷散发着成熟的金黄和米香。辛勤的劳动人民在国庆长假里用汗水收获着独属他们的丰收节日,铸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车上,我问朋友‘地里怎么混杂了好多的石榴树苗?’朋友说: 原来是这样的,早些时候都是梨树,满树的梨挂满枝头,对于庄稼人来说自是喜悦之极。扶贫的梨肯定会给家里增加不少的收入,哪曾想正当梨上市的时节却根本卖不起好的价钱。庄稼人只有望梨兴叹,着实美了自家的猪儿,梨都用来喂猪了。扶贫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因地制宜,随后又换种上了时髦的软石榴。至于能不能让庄稼人致富?也许只有实施扶贫项目的“专家”才知晓了!一路闲聊,忍不住又问朋友:沿路看见好多农村的两层烂尾房,一楼修得很好可以住人,而二楼就只修了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残垣断墙让人费解!朋友说“他们在等房屋改造补贴专项款”。呜呼,国家下拔的扶贫资金到底是不是用在了刀刃上,真正让庄稼人得到了实惠?我的心久久不能释怀

转眼间到达了“万亩梯田”的观景台,放眼四周,顿时想起了名歌《谁不说俺家乡好》。真是“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黄......望不尽的谷浪散金光。”惊叹,勤劳的人民化腐朽为神奇,将这些光秃秃的山改造成声势浩大的梯田,成就了更好的粮食产量。顺着蜿蜒逶迤的观光步道前行,在缺损处才发现脚底下的步道竟然是灌溉水渠。心里琢磨不透梯田的水从哪里来?一下豁然开朗,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在这里,就地取材,所有村落的房子都穿上了稻草泥墙面,统一着色后与万亩梯田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合谐共存。“万亩梯田”另外一个亮点,作为一个景区没有什么单独的配套设施,相应的配套都由附近的农户提供。这里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将每一家住户改造成一样的外墙颜色、一样的燃气(液化气)厨房、一样的厕所(每户的厕所都挂上牌)。这既是打造景区特色,又生态环保。任何时候你都可以融入到贵州人民的“怀抱”,体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美味。“喜看咱们的胜利果,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

听朋友说,附近有一处世外桃源的美景。虽然出发的时候天还下着小雨,却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对“世外桃源”的好奇心,遂驱车前往雨补鲁天坑人家——世外桃源。

天公作美,我们到达的时候,雨停了,太阳公公开始朝游玩的人们挤眉弄眼,时隐时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捕鱼人夹岸而入,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渐进“仙境”。我们却被挡在用喀斯特独有的石块垒筑成的“山”外,幸山有小口通道。车行走在同样是石块铺成的道路数百米,眼前四面环山,道路的右侧依山而建的村落错落有致,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般的世外桃源展显无遗。道路左侧盛开着娇艳粉红的薰衣草,成片的薰衣草花丛中,时不时有人儿或蹲着或站着留影,人花一体风光无限。这里的村落家家户户的外墙都贴上了文化石,文化石不是烧制的,就是当地盛产的石板,石板独有的花纹贴在外墙上,既有远古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气息,吸引游人都想身居其中、留连忘返。

雨补鲁出自彝语,为低洼的意思。雨补鲁因地势低洼而形成天坑,天坑成喇叭花形,周围奇峰林立,底部平坦,有良田、山泉、古树、石屋、溶洞,风景奇丽,浑然天成。所谓的“天坑”,一般都是地势凶险、阴冷潮湿、环境恶劣、人迹罕至。而雨补鲁天坑打破了人们的习惯认识,是一个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风景秀丽、有人居住的世外桃源。

几百年前一个陈姓战将避难于雨补鲁,从此繁衍至今,以致于再不过问人间的纷繁纠葛,遂在此安居乐业,独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世美景,颐享天年,生生不息。有古营盘、淌水崖、灌田塘、煮酒坊等遗址,演绎着这里的变迁。陈氏先祖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本想为官在世俗,根本不想与世隔绝。生活中超凡脱俗的人能有几个?多数人都是被逼而选择了“世外”的心灵栖所。难怪现在的人也只把这“世外桃源”当成风景看看而已,怎么也摆脱不了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因为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游者,过客也,本身就是移动的风景。真可谓“世外桃源”古时稀,如今何处不“桃源”。当下和谐社会,谁还会去寻求避世的“世外桃源”呢![1]

作者简介

胡建忠,重庆渝北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