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錦屏山謁少陵祠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游錦屏山謁少陵祠堂》出自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的一首詩。

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父陸宰,是很有民族氣節的 官員和學者,朝廷南渡後,他便回到家鄉箸書了。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1]。他勤於 創作,一生寫詩60年,保存下來就有 9300多首。詩的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其中表現抗金報國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詩的風格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稱。

游錦屏山謁少陵祠堂

評價

編修國史

紹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趙昚病故,宋光宗趙惇稱病不肯居喪,滿朝譁然。知閣門事韓侂胄與知樞密院事趙汝愚等密謀,廢除趙惇,立太子趙擴為帝,是為宋寧宗。韓侂胄是趙擴妻韓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獨攬大權,貶朱熹、斥理學、興「慶元黨禁」,專權跋扈,陸游便寫詩譴責韓侂胄。

嘉泰二年(1202年),陸游被罷官十三年後,朝廷詔陸游入京,擔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職,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並免去上朝請安之禮,不久陸游兼任秘書監。

編修國史其間,因韓侂胄主張北伐,陸游大力讚揚和支持,給予種種合作,並應韓侂胄之請,為其作記題詩,勉勵韓侂胄抗擊外侮,為國立功。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國史編撰完成,寧宗升陸游為寶章閣待制,陸游遂以此致仕,時年七十九歲。

臨終示兒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陸游回到山陰,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辛棄疾拜訪陸游,二人促膝長談,共論國事。辛棄疾見陸游住宅簡陋,多次提出幫他構築田舍,都被陸游拒絕。

嘉泰四年(1204年),辛棄疾奉召入朝,陸游作詩送別,勉勵他為國效命,協助韓侂胄謹慎用兵,早日實現復國大計。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請寧宗下詔,出兵北伐,陸游聞訊,欣喜若狂。宋軍準備充分,出師順利,先後收復泗州、華州等地。但韓侂胄用人失察,吳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動,圖謀割據。陸游詩翰多次催促,吳曦不理。不久,西線吳曦叛變,東線丘崈主和,韓侂胄日益陷於孤立。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彌遠發動政變,誅殺韓侂胄,遣使攜其頭往金國,訂下「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陸游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萬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陸游憂憤成疾,入冬後,病情日重,遂臥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陸游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2]。臨終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視頻

游錦屏山謁少陵祠堂 相關視頻

相思放翁—陸游(上)
小學語文第18周 愛國詩人陸游(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