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时光(于淑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游牧时光》是中国当代作家于淑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游牧时光
芳姐刚打来电话,说她已到了大庆,一会儿就来见我,我兴奋中带点讶然。
芳姐与我是闺蜜,我在天津时,与她同居一小区,因为志趣相投,品性相似,于是走得很近。后来她爱人工作变动,举家迁住了深圳,从此天各一方。现在算起来,我俩分别已近十年,想起朝夕相处的岁月,那时我们都还年轻,一同拼搏,一同谈天说地。追忆往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敲门声让我回到现实中,开门的一瞬,我惊奇地发现芳姐一点没老,还是那么靓丽。当她打开一个饭盒时,我眼前不由得一亮,芳姐还是那么走心走肺,带来的竟是我最爱吃的糯米藕……
接下来的事更出乎意料,当我们举杯庆祝重逢时,芳姐突然问我:“小妹,你听说过'游牧时光’吗?”
我莫名其妙,连忙摇头说:“芳姐,什么叫'游牧时光’呀?是诗歌吗?你怎么突然对这一话题感兴趣了?”
“不是我感兴趣,而是你。”
“我?芳姐,你这话我怎么没听懂呀!”
“你会懂的,我问你,你在《博尚文苑》推送的(青春印记)是你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吧?”
“是呀!应该说全是真的。”
“这就对了,我看了你的《青春印记》之后,心情难以平静,是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十八岁,想起了我的游牧时光……”
“哦!我懂了,原来芳姐你是想向我倾诉你的'知青’生活呀!那可求之不得,我必须得洗耳恭听……”
“不是洗耳恭听,而是让你动笔去写!”
我惊讶道:“我写?能行吗?”
“你当然行,我的'游牧时光’虽然不像你的(青春印记)能形成系列,但同样令我刻骨铭心,那是我人生中最艰苦的一段经历……"
芳姐说到这儿表情凝重,接着便打开话匣子述说起来……
1969年5月14日,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天津女二中”的应届毕业生,全部到内蒙呼伦贝尔大草原插队落户,主要的工作就是“放牧”。我被分配到“陈巴尔虎旗”,由于物资匮乏,当地政府没为我们“知青”建宿舍,所以,新来的“知青”都住在牧民家。我也和大家一样,被安排到“额尔黑图"大叔家。“额尔黑图"大叔五十多岁,是位游牧人。全家除他和妻子外,还有一儿一女,儿子比我大两岁,女儿比我小三岁。我的到来,等于给这个游牧家庭增添了人口,我自然称呼他们夫妻为阿爸阿妈,管他的儿子叫阿哥,女儿叫阿妹,我的年龄在他俩之间,他们都叫我“额格其”,蒙语的意思是二姐。我这个“额格其”,在这个游牧之家一住就是三年……
我下乡那年17岁 ,一从学校走向社会,就奔赴边疆,一个从小生活在都市里的小姑娘,一下子变成了放羊娃,心里的落差确实很大。啊!我面朝荒原背朝天,每天赶着牲畜早出晚归,游牧在大草原上,跟2600只羊乖乖混在一起,身披羊皮,手持皮鞭,一脸的高原红。就像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里的蒙族小姑娘一样,冒着风雪,抢救公社的羊群。她们以草原为家,视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在那些最无助的日子里,我就是以“龙梅”和“玉荣”为榜样,一年365天都生活在草原上。尽管十分冷清,在大草原上一天也碰不到一个人影,吃的是羊肉馍,睡的是地毡铺,连洗漱水都限量使用,但我还是像一个成年汉子一样,在艰难的前行着……
当时我除了放羊之外,还担任着知青点的管理工作。下设的五个知青点,共计百余人,其中的女生都由我一人负责。我的主要职责:一是负责知青与“公社管委会”之间的协调;二是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尤其是对重要的文件和“最高指示”,一定要传达不过夜。
就和你说说传达“最高指示”吧!那次特殊的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寒冬的一个傍晚,天上下起了雪,我赶着羊群回来,一钻进蒙古包,就看见阿妈已经烧好了奶茶,刚想喝上一碗暖暖身子。就隐约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那声音越来越近,惹得护院的大黄狗也“汪汪”地叫起来。阿爸知道有人来了,赶紧披上蒙古袍迎了出去。只听阿爸站在外边大声说:“啊!是军代表小刘啊!这么晚了,天又下雪,你咋过来了?是有急事吧?”
小刘说:“大叔,我急着赶来是为了传达'最高指示’,上级紧急命令,今晚一定要把'最高指示’传达到每一个知青点……”
小刘一边说着一边将马栓在木桩上,就跟着“额尔黑图”大叔一同走进蒙古包…… [1]
作者简介
于淑芹,网名·莎莎海悦,一个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人,曾是中石油某企业中层领导,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