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徑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游徑山》 | |
---|---|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的詩 |
《游徑山》是宋代詩人蘇軾所作詩詞之一。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死後追諡文正。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游徑山[1]
創作年代;宋代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者;蘇軾
詩詞原文
《游徑山》
眾峰來自天目山,勢若駿馬奔平川。
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登相迴旋。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萬古蛟龍淵。
道人天眼識王氣,結茅宴坐荒山巔。
精誠貫山石為裂,天女下試顏如蓮。
寒窗暖足來朴渥,夜缽兄水降蜿蜒。
雪眉老人朝叩門,願為弟子長參禪。
爾來廢興三百載,奔走吳會輸金錢。
飛樓涌殿壓山谷,朝鐘暮鼓驚龍眠。
晴空偶見浮海蜃,落日下數投林鳶。
有生共處覆載內,擾擾膏火同烹煎。
近來愈覺世路隘,每到寬處差安便。
嗟余老矣百事廢,卻尋舊學心茫然。
問龍乞水歸洗眼,欲看細字銷殘年。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2]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3]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