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海陆的起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陆的起源》,地球物理学专著。阿·L. 魏格纳著。1915年在德国出版。1920、1922年连续修订再版。德文原著出版后,随即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中译本1937年沭绍良由日译本转译,书名《大陆移动论》,商务印书馆出版; 1963年李旭旦由第3版英译本转译,次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77年重印。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第3版中译本由 “译者的话”、2篇序、英译者附言和正文组成,约12万字,根据大西洋两岸轮廓的吻合,以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地质、古生物及古气候多方面的论证,对他创立的并于1912年发表的“大陆漂移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本书正文分3篇,共13章。第1篇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包括第1、2章。1. 大陆漂移说,2. 与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的关系。第2篇证明,包括第3—7章。3. 地球物理学的论证。4. 地质学的论证。5. 古生物学和生物学的论证。6. 古气候学的论证。7. 大地测量学的论证。第3篇解释和结论,包括第8—13章。8. 地球的粘性。9. 大洋底。10. 硅铝圈。11. 褶皱与断裂。12. 大陆边缘。13. 大陆漂移的动力。

本书提出的主要论点是: 1. 大陆系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质所组成,它漂移在较重的粘性的硅镁质之上。全世界大陆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前联结为一体,称为泛大陆。2. 可能由于潮汐力和地球的自转离心力的影响,自中生代开始直至现代,这个巨大的超级大陆断裂为几大块,彼此逐渐分离: 南美洲与非洲在白垩纪开始分离,北美洲与欧洲也在此时分离,但北大西洋的裂开,直到第4纪才全部形成。3. 南北美洲在向西漂移的过程中,大陆的前缘受到挤压,经过褶皱作用,形成了西科迪勒拉山系。4. 印度洋的裂开始于侏罗纪,但主要的移动发生于白垩纪和第3纪。5. 印度紧紧地楔入亚洲,使它本身的北部埋于西藏高原之下。6. 在始新世时,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南极大陆分离,并向北移动,深入到太平洋中,经过班达弧,止于它的东端。

大陆漂移说提出以后,曾引起过广泛的讨论。既受到一些学者的热心支持,也受到固定论者的非难,加之该学说本身也存在依据不足和说服力不强的地方,以致经过一阵讨论之后,至40年代,这一学说又趋于沉寂。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提出后,赋予大陆漂移说以新的含义,重又为人们所重视。本书对当时有关科学的研究成果作了系统总结,对大陆漂移说进行了比较严谨的探讨与论证,其历史功绩应当予以肯定。

作者简介

阿·L. 魏格纳 (Alfred Lothar Wegener, 1880—1930),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汉堡海洋观象台研究部主任和格拉茨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 《海陆的起源》、《古地质时期的气候学》 (合著) 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海陆的起源 相关视频

五分钟速读《海陆的起源》:我们的大地原来这么不安分
地球极端天气破纪录,科普经典《海陆的起源》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2.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