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燕科 |
海燕科(學名:Hydrobatidae)鳥類在分類上隸屬於鸌形目,全世界共有7屬25種,科以下分為叉尾海燕亞科(Hydrobatinae)和角尾海燕亞科(Oceanitiane),前者分布於北半球海域,後者分布於南半球海域;兩者都具有悠久而獨立的進化史,它們可能分別在南、北半球進化,後又在熱帶重合。
海燕科的鳥類都是一些非常小的海鳥。體長13~26厘米,大小和掠鳥或燕子差不多。也具管狀鼻,但鼻管基部融合成一管,鼻孔開口於嘴峰正中央。體羽以深褐色為主,兼有黑色或灰色及白色。第二枚初級飛羽最長。外形似燕,尾叉形。
分布於除北冰洋外的各大洋。它們和鸌科鳥類一樣,主要棲息於海上。
簡介
小型海鳥,體長13至26厘米。單一鼻管位於上喙,鼻管內部仍分隔。喙細弱,尖端彎鈎。嗅覺好,善偵察食物。鹽腺發達,眼上方有分泌器官能排出血液中過多的鹽分。翼短而寬。腳細弱,足有蹼,不適在陸上行走。飛羽暗色,體羽黑、灰或褐色,腹部為不同程度的白色,有些種類腰及尾上覆羽白色。雌雄鳥同色。
以白腰叉尾海燕為代表的北部類有2屬16種,體羽黑色和白色,大部分有尖尖的翅膀,腳相對較短;覓食頗似燕鷗,從空中猛撲下去在水面啄得食物。以白臉海燕為代表的南部類包括5屬9種,體羽色彩多變(一些種類具有數種色形態),圓翅;腳長,經常下垂,因為覓食時會在海面上跳躍或行走。南部類海燕的翅膀進化得更短、更圓,這很可能是為了應對南大洋的狂風。
大小量度:體長13~26厘米;翼展32~56厘米;體重25~68克。
評價
種群現狀
因海燕科鳥類多生活於遠洋的島嶼,不容易調查,所以對某些種類的種群數量所知有限。僅知道有3種瀕(極)危。生存壓力主要來自天敵,如海鷗、貓頭鷹、賊鷗、鴉類和猛禽等的掠奪,以及外來種如貓、狗、兔、豬、牛和羊的引進。這些動物啃食草地,破壞營巢區的巢穴,迫使它們另尋棲息處。
瓜達盧普叉尾海燕被列為極危種,事實上可能業已被墨西哥太平洋沿岸島嶼(它的繁殖地)上的野貓所滅絕。
保護級別
海燕科有23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其中新西蘭艦海燕(Fregetta maoriana)和瓜達盧普叉尾海燕(Oceanodroma macrodactyla)為極危物種(CR);環叉尾海燕(Tauraco ruspolii)為瀕危物種(EN);白喉海燕(Nesofregetta fuliginosa)和蒙氏叉尾海燕(Oceanodroma monteiroi)為易危物種(VU);褐翅叉尾海燕(Oceanodroma tristrami)和黑叉尾海燕(Oceanodroma monorhis)為近危物種(NT);有4種數據缺乏(DD);其餘12種屬無危物種(L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