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海洋天气预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海洋天气预报是中国天气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1]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2]

名词解释

海洋天气预报也称海洋气象预报,是各大气象台通过电视台或广播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海洋温度、风浪情况的预报。预报项目已超过20个,主要包括海浪、潮汐、潮流、风暴潮、地震海啸、水温、盐度、密度、声速、海冰、海流及大风、台风、海雾、能见度等。

海洋气象预报起源于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之后。 战争中,法国军舰“亨利”4号受狂风巨浪袭击,在黑海沉没。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U.Le维埃尔于1855年3 月19日向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认为:“若组织观测网,迅速将观测资料集中一处,分析绘制天气图,可推断出未来风暴的运行路径。”1856年,法国第一个正规的天气服务系统建立,于1863年正式向法国港湾发布风暴警报。此后不久,欧美各国和日本也都开始拍发气象电报,绘制天气图。

海洋天气预报业务的工作内容包括监测和预报发生在海洋上的天气现象和风向、风力、能见度等气象要素;预报预警海上强对流天气和海上大风、海雾等海洋气象灾害,并对其引发的海洋灾害进行影响预评估;为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提供责任区内的海洋气象情报。

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包含国家级、区域中心级、省级和地(市)级四级。其中,国家级海洋气象业务单位为国家气象中心;区域中心级业务单位为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广州海洋中心气象台、天津海洋中心气象台;省级和地(市)级业务单位为11个沿海省的省海洋气象台和地(市)海洋气象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