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
作品名稱: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創作年代: 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吳潛 |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是南宋後期官員,詩人吳潛的詩。[1]
吳潛是南宋詞壇的重要詞人。詞風激昂淒勁,題材廣泛,主要是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也常吐露個人理想受壓抑的悲憤。"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滿江紅·送李御帶珙》)是他壯志未酬的自我寫照。吳潛也能詩,多為紀游、即事之作,有的也抒發"丈夫勳業在安邊"(《送曾阿宜往戍》的抗敵抱負。詩較平衍,佳作不多。[2]
詩詞正文
“ | <海棠亭午沾疏雨。
便一餉、 胭脂盡吐。 老去惜花心, 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 報掃蕩、 狐嗥兔舞。 濯錦古江頭, 飛景還如許。 > |
” |
—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詩詞名句網> |
譯文
海棠在正午時分還沾着細雨,僅僅片刻之後,鮮艷的花朵就全部開放了。老去的人愛憐着嬌嫩的花蕊,對着海棠花什麼都說不出口。
從軍書急報傳來的萬里之外,傳來了蒙古人大肆掃蕩侵犯的消息。可憐錦江頭處的川蜀之地,戰火依然那樣,沒有停息啊。
鑑賞
這首詞借寫海棠,抒發自己心憂國事的悲慨和壯心不已的豪情。作者在慶無府(今寧波)任沿海制監大使時,已是六十五歲了,之前曾幾度官居台輔,又幾度被削職,經歷了宦海幾多沉浮,意氣未免有些消沉了。但他在慶元任內仍克盡職守,並寫有詩詞作品三百餘首,佳作亦有多篇,讀此詞可見其心跡之一斑。
「對海棠有賦」,開頭便詠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清明時節,節物風光變化迅速。中午下了陣「疏雨」,頃刻間海棠就大放光艷了,「一餉」、「盡」將花開之快,觀賞者的快感傳神地表達出來,叫人多麼驚喜。而這海棠沾雨之後更顯得鮮活冶艷,就叫人更加喜愛了。詞人老大風情減,面對如此國色,似乎有點不知所措了。
「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紅顏皓首,兩相對待,在這「無語」中我們不難體會作者自憐衰疲之意。
下片由眼前的海棠而聯想四川的戰況。「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蕩、狐嗥兔舞。」「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吳潛作此詞的前三年,蒙古就開始侵擾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親率十萬軍隊自六盤山撲向川蜀,連敗宋軍,但到達合州(今合川)時,遇到守將王堅的頑強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堅處死,這使蒙哥的軍事行動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慮退兵。這大約就是捷書所報的內容。詞人以跳躍式思維寫此事,可以想見他心情的振奮。
「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這兩句的意思就是:錦江頭(以代蜀)的海棠,還是那般艷麗!這裡又用「濯錦」二字,海棠花就顯得更美了,真是錦上添花。「江頭」前又着一「古」字,似乎表示:我華夏古來繁華之地,豈容狐兔闖來!
這首詞寫詞人在衰暮之年觀賞海棠,聯想「海棠國」的戰局,表現了烈士暮年心憂國事的忠忱。
作者簡介
吳潛(1195年-1262年) 字毅夫,號履齋,原籍宣州寧國(今屬安徽) ,出生於浙江德清新市鎮。南宋後期官員,詩人。秘閣修撰吳柔勝第四子,參知政事吳淵之弟[3]。。
南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年),吳潛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年),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年),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後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再度被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景定三年(1262年),為賈似道黨羽下毒害死,享年六十八歲。德佑元年(1275年),獲得平反,次年追贈少師。
吳潛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於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餘》。
淳佑九年(1249年)十二月,吳潛拜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開始參與朝中最高機務。 理宗召對,吳潛表明了治理國家的殷切希望:"國家不可能無弊,就象人不可能無病一樣。現在國家的問題,連庸臣也會被警醒。希望陛下真誠重用元老,視之為醫師,集思廣益,使我等臣輩能有機會施展牛溲馬勃(藥名)一樣的微薄力量,以此方不辱您的知人之用。"
吳潛墓位於南安東田鎮湖尾山坡谷。墓丘坐北向南,前面對仙洞山。墓區有三個平台,最上面的是墓冢。墓前無碑,只有一香爐,上有"吳"字。底下一級平台上有左右對稱的兩塊石碑,正面書"吳府",反面"宋狀元宰相"。原墓文革時被毀,1985年,吳氏後人在原址上重修此墓[4]。
視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