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南散记地平树(李殿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南散记地平树》中国当代作家李殿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海南散记地平树

前文说过,我住的这个地方树木种类多样,青草繁盛茂密,草木杂处,严实地覆盖着地面。在野外,放眼望去,一片绿色,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在镇里,绿化也搞得不错,除了广场街道等硬覆盖的地方,都是绿色。

这应该并不出奇,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绿色覆盖率,很多城市的绿化也都做到了这一点。但在这里,有一种现象,还是比较特别。

每当经过一场大一点的风雨,路边的树就有倒伏的。有时风雨之后,从一条路上走过去,可以看到十几棵倒伏的树。不是树枝折断,而是整棵树倒在地上。因为树木移栽的时间短,树根未及扎牢,上面枝叶繁茂,下面根须短少,头重脚轻,再加上支护不到位,遇到风雨歪倒,也在情理之中。但树倒了之后并不扶起,我还是有些好奇。

遇到风雨,树木倒伏了。雨过之后,有的被扶起来,有的挪走重新移栽,也有的任其倒着,并不扶起,也不移走重栽。因此,路边就有了一些长期倒伏着的树。这些树并没有死,平躺在地上,仍然枝繁叶茂。我甚至想,这不会是故意让它们倒着生长的吧。我把这些任由倒着生长的树,称之为“地平树”。

这里路边移栽的绿化树或景观树容易倒伏,我分析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土质比较疏松;二是土壤中水分比较充沛,树根不用扎得太深;三是土层比较浅,树根扎不了太深;四是对移栽的树木支护不到位。我没有能力和兴趣做全面地调查,只是推想。从一些倒伏的树看,它们的根确实扎得不深,有的甚至还保持着移栽时的一个泥团。还有一个特点,有的树根不是向下扎,而是横着伸展。树根横着伸展,自然抓地不牢,大概也是容易倒伏的一个原因。而人工支护不到位,应该是园林部门的责任吧。

至于树木倒伏却不扶起,也许因为反正也能活,又不影响交通,就由它倒着吧;再有就是这里的园林部门工作比较繁忙,顾不过来。但我敢肯定,这绝不是有意让它成为一道独特景观的。即使它成了一道景观,那也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

树木站着能活,躺着也能活,而且依然很茂盛,又是在城镇里,我觉得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这些地平树多半的树根已经露出地面,可以看见一个土疙瘩,而靠近地下的一面仍然向下扎根,为树木提供水分,树的枝叶依然向上生长,还会从树干上冒出新的枝杈,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躺倒的树干成了新树的根基。有的树干上还长出了蘑菇样的东西,说明倒伏的时间不短了。

一棵倒伏的树,算不上什么风景,几棵倒伏的树,也构不成地方的特色。我写这篇短文,不是指责当地园林管理,是有一点点思考。

这些树原本都是生长在野外的,或者是因为树形比较好,或者是因为品种特殊,被选中移植到了城镇里,成了绿化树观赏树。对于它们来说,这算是幸运还是灾难呢?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这里的野外,树木茂盛,水土条件和镇里差不多。如果有区别,那就是移栽树木的地方土壤是重新填埋的,比野外差一些。我在野外从没有看到过一棵树因风雨而歪倒。说明人工移栽后总不如野外生长的条件好,或者是失去了野性,减少了对抗风雨的能力。如果树木有知,可以问一问,它们愿不愿意由野生的树变成景观树。

我曾写过一首七言,表达对这些树的凭吊:

无意繁华进老城,立地即荣享清平。枝条举起婆娑绿,树影铺开浪漫情。娇生自古难行远,惯养从来不禁风。还留一线生存念,不笑蓬蒿不羡松。

地平树不是人为的景观,严格说也不是自然景观,它是一种无奈。作为树木,还是应该站着活。当然,样的地平树还只是少数。 [1]

作者简介

李殿平,原籍黑龙江,75年开始在省市报刊发表文章,作品不多,现有《指间心语》,《心海之波》,《教者自语》几种散文随笔集出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