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海会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地处江西九江市东郊,东临烟波浩淼的鄱阳湖,西靠风景秀丽的庐山区五老峰,南接星子县城,属亚热带地区,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距九江市区、九江机场九江码头、九江火车站均仅30公里。[1]

基本内容

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地处 江西九江市东郊,东临烟波浩淼的 鄱阳湖,西靠风景秀丽的庐山区五老峰,南接星子县城,距九江市区、九江机场、九江码头、九江火车站均仅30公里,距省会南昌100公里,镇域面积100.8平方公里,辖9个 行政村、1个林场、3个社区,现有人口2.82万。江西省 一级公路环庐山大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海会镇是著名的旅游乡镇,素有“赣北旅游第一镇”的美誉。境内有庐山东门、三叠泉、国家森林公园、碧龙潭海会寺、白鹿洞书院等著名景区。经过海会镇党委、政府十多年来的开发与建设,旅游事业蒸蒸日上。2005年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10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6000余万元, 财政收入580万元。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获“江西省卫生示范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省级“五四红旗团委”、“ 青年文明号”、省“青农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海会镇的多处景点中,三叠泉风景区是一只领头雁,素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是庐山游客必至的景点。景区内有天门潭、一线泉、 飞来石、龙潭、 三叠瀑布等多种景观,其中以三叠瀑布尤为壮观,汹涌的激流自百丈高崖奔腾而下,途中分三叠转折落至龙潭,形成 百丈瀑布,水雾激荡。站在 观瀑台上隔一百多米观看三叠瀑布全景,瀑布冲击巨岩形成的水雾弥漫四周,令人心旷神怡、如梦如幻,疑是进入了一个梦境中的清凉世界。三叠泉景区距九星公路仅3公里,这几年在海会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计划下,目前,景区内建有二星级宾馆、大型停车场、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200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0万人次,门票收入高达1000万元。 [2]

历史沿革

1958年前隶属星子县第五区,1958年建海会公社,1984年置海会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海会、长岭、五里洲、甘棠铺、彭山5个行政村。2001年底,高垄乡撤销并入。

附:高垄乡[Gaolong]位于庐山区东南部,东临鄱阳湖,乡府驻高垄,距区政府20千米。九(江)星(子)公路穿境。鄱阳湖边设有蛤蟆石水运码头。 1957年属庐山管理局,1958年成立高垄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五星、高垅、双垅、银门、谷山、青山6个行政村。2001年12月25日,撤销高垄乡,划归海会镇。

2016年5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58号)精神,江西省政府经研究,就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事项发出通知。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九江市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

驻海会镇庐山茶场管理范围划入庐山市牯岭镇管辖。

从九江市濂溪区海会镇析出高垅、庐山水泥厂、五星、双垅、银门、谷山、青山等7个村(居)委会,设立九江市濂溪区高垅乡,乡政府驻高垅居委会。 将调整后的海会镇(海会、庐星、彭山、长岭、五洲、光明等6个村、居委会)划归庐山市管辖,并确定“云雾小镇”发展战略。

行政区划

辖海会、高垅、庐山水泥厂等3个居委会,五星、双垅、银门、谷山、青山、彭山、长岭、五洲、光明等9个行政村、1个林场,共123个自然村组,现有人口11205人(2017)。江西省一级公路环庐山大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海会镇

距九江城区24公里,距庐山市城区8公里,距省会南昌约110公里,105国道穿境而过,镇内城乡农巴直达九江火车站,交通优势明显。[3]

旅游资源

海会镇是著名的旅游乡镇,获有全国全域旅游第一镇的美誉。境内有庐山东门、庐山三叠泉风景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碧龙潭风景区等著名景区;海会寺、原国民党军官训练团遗址等大量历史古迹。

海会镇是庐山云雾茶的始产地,素有“茶圣落足品茗之地,‘诗仙’筑庐隐迹之所”之美誉,是庐山云雾茶传流群体种(小叶品种)的主要种植地、庐山云雾茶天然野茶的主要分布地(均在海拔600-800米山林中)。仍保持原始手工加工、制作以及种植的区域,其中“七尖幽兰”云雾茶种植基地代表庐山云雾茶参加百年世博,并荣获中国名茶金骆驼奖。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水旅游、滨湖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经济模式,打造了三叠泉风景区、碧龙潭风景区、三叠泉漂流、冰川大峡谷漂流、年丰百果园、海龙山庄等多个旅游景点,旅游业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2016年度三叠泉景区实现门票收入全年接待游客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000万元。 通过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镇域经济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集镇框架得到了不断拓宽。2016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达377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064元,集镇面积由2007年的27.2公顷发展到95公顷,通过高标准规划,集镇内的路网、管网、卫生处理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先后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江西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江西省卫生镇和全国发展和改革小城镇示点镇。[4]

地方领导

陈永友同志(党委书记):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

叶鹏同志(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

王雁宏同志(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分管党建、组织、统战、宗教、工会、团委、妇联、全面深化改革、人事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党政综合办公室、目标考评等工作。联系政协,协调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陈乐松同志(人大主席):主持镇人大工作。分管老协、老龄委、关工委、旅游、企业、森林防火、乡村振兴等工作。

张江同志(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协助镇长处理政府日常事务。分管扫黑除恶、综治、信访、维稳、司法、法制建设、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环卫)、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执法、交通、消防、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工作。

潘志锋同志(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宣传委员):主持镇纪检监察工作。分管宣传(意识形态、精神文明、信息公开)、机关效能等工作。

杨 彬同志(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主持镇人武部工作。分管发展改革、自然资源、规划、城镇建设、农民建房、“两违”管控、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

卢 金同志(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精准扶贫、财税、三资中心、金融、开放型经济、招商引资、审计、统计、市场监督等工作。

周梦青同志(副镇长):分管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民政、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医保、广播电视、体育、科技等工作。

陈 泽同志(人大专职副主席):分管森林防火、农业、林业、水利、防汛、新农村建设、气象等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