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建立于2000年,隶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该系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心理专硕和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设有一个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近800人。心理系目前配备一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和一个科研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拥有包括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128导脑电仪、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多台眼动仪等在内的先进仪器和设备,总价值超过1600万元,在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既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培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以及从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心理学专门人才。心理学[1]一级学科学位点下设三个方向,是一个研究方向多样同时特色鲜明的学科。近5年培养和招收硕士研究生超过500人,为全国输送了大量的心理学高级人才。

发展与沿革

心理学系秉持“砺学砺行,维实维新”之校训,薪火相传,励精图治,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尤其是近十年来,专业与学科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瞩目的成绩。2005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成为浙江省内唯一的心理学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成为浙江省内唯一的心理学省级重点专业,发展心理学成为省重点学科,应用心理学专业2012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浙江省本科院校“十二五”和“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立项。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9年心理学科成为博士点立项建设支撑学科。2015 年成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并得到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重点学科专项资助。2017年新增为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设立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2020年获批国内首个教育学领域交叉学科博士点:教师教育神经科学。2021年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智能实验室。

学科优势

潜力强劲的学术梯队。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委员会委员等8 人,博士生导师7人。专职教师中45 岁以下教师占60%,博士学位比例为 96%,年轻教师已成为主力军,发展潜力强劲。

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4年间儿童道德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成瘾等优势方向主持国家级课题24 项(合同经费434 万),省部级等课题31 项(合同经费1047.45 万),发表一级以上论文105 篇(含SCI/SSCI 论文52 篇)。14 篇“儿童说谎”系列论文在CHILD DEVELOPMENT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4 篇网游成瘾论文进入ESI 全球高被引数据库;汉字学习脑机制发展的研究论文被美国科学院院士推荐至F1000 收录。

协同创新的平台支撑。2015 年成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并得到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重点学科专项资助。高端研究设备价值逾千万元,能开展fNIRs 脑功能成像等研究;共享拥有53 万教师的大数据[2]的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2011 卓越教师协同中心;与中科院心理所共建心理健康实验室;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国际顶级心理学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拥有心理学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优势专业,是浙江省心理学高级人才培养重镇,4 年共培养硕士毕业生316 人,其中17人进入美国西北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胡晓晴以第一作者发表在SCIENCE的论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学科特色

坚持“以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为后盾,坚持服务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应对社会重大需求”的基本宗旨,以三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为支柱,形成四大特色研究领域,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

特色一:

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以“儿童说谎”为核心的道德发展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取得广泛的国际影响。相关成果被加拿大广播公司电视台录制成科教片在全球播出,得到了英国《每日邮报》等媒体报道,向全球公众普及了儿童道德发展的科学知识。

特色二:

成瘾研究。多年来在“成瘾”(烟、酒、网)的心理机制研究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近百篇,4篇论文进入全球ESI引用排行前3%,这些研究从群体和社会影响视角,深入考察我国文化背景个体成瘾的特殊性,形成了成瘾的社会心理加工理论。

特色三:

教师教育与学习心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方面,李伟健教授的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服务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通过微观“学与教”的校本研修途径促进专业教师成长,影响影响全国数百所学校,数千名教师从中受益,获国家、省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学习心理方面,曾平飞教授的团队基于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大数据,利用元认知和认知诊断的成果为教学反馈个性化、可视化的诊断信息,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在家庭教育方面,从家庭整体、互动和个体因素视角考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尤其是为“父职缺位”的社会议题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相关成果发表于Family Proces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心理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达五十余篇。

特色四: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研究。任俊教授的团队以积极心理学研究为基础,顺应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性本质,通过承担省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和在企事业单位推广基于积极心理学“乐商”理念的EAP 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国内积极心理学重要的研究中心;钟思嘉教授被业内誉为“大陆咨询督导培训第一人”。此外,在汶川地震、“桑美”台风等灾害后,积极开展灾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相关成果受到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新闻出版局的嘉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