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360娱乐网 的图片

是汉语通用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水,戋声 。浅本义指水不深,也指房屋等处所窄小,引申指时间上的距离短。此外浅也引申为内容见识学问颜色等不深,用作抽象意义。"浅"另有一个音读jiān,古书上叠用成"浅浅",用来形容水流声,现代已不常用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浅 [1]

拼音 qiǎn、jiàn,jiān

注音字母 ㄑㄧㄢˇ、ㄐ〡ㄢˋ,ㄐ〡ㄢ

平水韵部 上声十六铣 [2]

部首 氵

总笔画数 3+5

繁体字 浅

异体字 ࣻ�、ऄ�

郑码 VHM

造字法 形声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统一码 6D45

GBK编码 C7B3

五笔 IGT(86);IGAY(98)

字级 一级(1240)

四角码 3315₀

文字源流

形声字。图1是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剑"上的"浅"字,字形有一定艺术化处理,但能看出左部是"水"字,右部是"戋(jiān)"字。"水"字作"浅"字的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本义与水有关;"戋"古字形从二戈,会残杀之义,于此作不表义的声旁。战国文字的"戋"所从的二戈有并列写成的,如图1和图2,有写作一戈在上,一戈在下的,如图3。"水"所在的位置也不固定,有在左的(图1),有在右的(图3),也有在下的(图2)。小篆(图4)以后就统一写作左"水"右"戋"了。隶书(图5-7)将"水"写作三点水"氵"。现代汉字简化时用草书楷化法将繁体"戋"写作"戋",繁体"浅"字(图8)也类推作"浅"。"浅"本义指水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小,也就是水不深。

宋代学者王子韶(字圣美)认为形声字的声旁也表示一定意义,他说:"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日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就是说凡是以"戋"为声旁的字都有"小"的意义在内。这种根据右边声旁说字义的方法被称为"右文说"。不过"右文说"只在部分字上讲得通。

"浅"本义虽指"水不深",可是词的意义有一种"泛化"规律:甲和乙有相似之处,就用说甲的词来说乙。于是土不深就说"土浅",坑挖得不深就说坑挖得浅,钉子钉得不深就说钉得浅,连屋子从外到里的距离小也说屋子的"进深"浅,于是"浅"就可以泛指各种从上到下和从外到内的距离小了。

人们用词常常会把本来指具体可见现象的词来比喻抽象道理或不易直接见到的现象。于是"浅"又获得了内容不深奥、明白易懂的意义,与这个意义相同的双音词有浅显、浅易、浅近等。内容浅的东西往往功夫不深,知识也少,所以形容缺乏知识或经验就说"知识浅薄"形容见识贫乏就说"见识浅陋"。感情不深厚同水浅也有类似之处,于是人与人之间交情不深就说"交情浅"。颜色的浓度也可以借表示水"深浅"的词来形容,颜色浓的叫"深";反之,颜色淡的就叫"浅"。时间的长短类似距离的大小,时间短的也可以形容为"浅","相处日浅"是说彼此往来时间还不很长,交情还不够深,还需要进一步地了解。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qiǎn 形容词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距离小(与"深"相对)。 shallow 《诗经·邶风·谷风》:"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浅滩;浅水 (衣带)宽松。 loose 《荀子·儒效》:"逢衣浅带,解果其行。"

缺乏学识或修养(与"深"相对)。 superficial 《庄子·山木》:"君之除患之术浅矣。"

姚雪垠《长夜》三五:"女人家见识浅,偏偏要多管闲事!"

浅陋;肤浅;才疏学浅 简明;明白易懂(与"深"相对)。 simple;

easy

王充《论衡·自纪》:"何以为辩?喻深以浅。何以为智?喻难以易。"

张华《鹪鹩赋》:"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

浅显;深入浅出 (感情)不深厚(与"深"相对)。 巴金《家》二四:"我跟他的缘分竟是这样浅。" (颜色)淡(与"深"相对)。 light 张华《鹪鹩赋》:"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

黄肇敏《黄山纪游》:"涧中石子累累,作浅绿、青紫、淡墨等色。"

浅红;浅蓝 微小。 钱起《赋得浦口望斜月》:"动摇生浅浪,明灭照寒沙。" 少,幼。 蒲剧《薛刚反朝》第六场:"急只急我的儿年岁尚浅,儿年幼还不能报仇伸冤。" 窄,狭小。 narrow 《管子·八观》:"彼野悉辟而民无积者,国地小而食地浅也。"

《吕氏春秋·先己》:"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少,不多。 《庄子·天下》:"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 短,不长。 short 赵至《与嵇茂齐书》:"根萌未树,牙浅弦急,常恐风波潜骇,危机密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指时间短暂。 short 《战国策·赵策二》:"寡人年少,莅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九:"咱们在一块堆的日子太浅了。"

轻,不重。 李贺《后园凿井歌》:"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丝声浅。"

郭沫若《星空·广寒宫》:"你这两个顽皮丫头!你们真骇得我们不浅!"

初;早。 徐陵《侍宴》诗:"园林才有热,夏浅更胜春。"

郑燮《小园》诗:"月夜清峭射楼台,浅夜篱门尚半开。"

动词 使减少。 《荀子·礼论》:"断之继之,博之浅之,益之损之,类之尽之,盛之美之。"

副词 略微。 浅言;浅笑;浅尝辄止 jiān 【浅浅】(jiānjiān)1.水流得快。2.流水声。 (1)屈原 《九歌·湘君》:"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2)流水浅浅。

jiàn 动词 灭,没。 《集韵·狝韵》:"浅,灭也。《书》:'夤浅纳日'马融读。通作饯。"今本《尚书·尧典》作"寅饯纳日"。 溅,水激射。 《仪礼·士虞礼》"执盘西面"汉郑玄注:"盘以盛弃水,为浅污人也。" 形容词 通"贱"。与"贵"相对。 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德经》:"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浅。"按:今本《老子》浅作"贱"。 【浅浅】(jiànjiàn)巧辩的样子。 王符《潜夫论·救边》:"浅浅善靖,俾君子怠。"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七衍切(qiǎn)

不深也。从水戋声。

说文解字注

不深也。

段注:许于深下但云水名,不云不浅。而测下、浅下、奍下可以补足其义,是亦一例。按不深曰浅,不广亦曰浅,故《考工记》曰:以博为帴。帴者,浅之假借。又马、郑《古文尚书》夤浅纳日。马云:浅,灭也。马意读为戬灭之戬,谓伺日入也。

从水,戋声。

段注:七衍切,十四部。

广韵

则前切,平先精 ‖戋声元2部(jiān)

浅,浅浅,流疾皃。又仓翦切。

七演切,上狝清 ‖戋声元2部(qiǎn)

浅,不深也。七演切。一。

【校释】七:原讹作"士",据钜宋本、元泰定本、四库全书本等改。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浅·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8

(qiǎn)《唐韵》《正韵》七衍切。《集韵》《韵会》此演切,并千上声。《说文》:水不深也。《诗·邶风》:就其浅矣。

又《荀子·修身篇》:少闻曰浅。

又虎皮也。《诗·大雅》:鞹鞃浅幭。传:浅,虎皮浅毛也。

又凡兽之浅毛者,皆曰浅。《周礼·春官》:巾车鹿浅眀。注:以夏鹿皮为覆笭。疏:夏时鹿毛新生为浅毛,故云。

(jiān)又《广韵》则前切。《集韵》将先切,并音笺。与溅同。浅浅,水疾流貌。《楚辞·九歌》:石濑兮浅浅。

(jiàn)又《集韵》在演切,音践。《古文尚书·尧典》:寅浅纳日。马融读。今作饯。

(zàn)又则旰切,音赞。与灒同。污洒也。

(jiàn)又子贱切,音箭。与溅同。水激也。《仪礼·士虞礼》注:盘以盛弃水,为浅污人也。

又与翦通。《仪礼·士丧礼》:用疏布缁翦。注:翦,浅也。[1]

字形书法=

书写提示

"氵"窄"戋"宽,顶部"氵"低,底部"戋"低。"氵",第二点偏左,在横中线。"戋",两横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略向上斜;㇂(斜钩)从竖中线上端斜行至右下格钩出;撇从横中线撇向"氵"下侧。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