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泰山石敢當是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泰山石敢當文化節是泰山國際登山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每年9月份由泰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泰山石敢當的文化是泰山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深深植根民間,與泰山封禪文化交相輝映,平民信仰與帝王崇拜共同組成了國泰民安的泰山文化內涵。泰山石敢當崇拜源於先民對勞動工具和生產經驗的崇拜,遍布於華人建築,其避邪厭殃、祈福平安的精神內涵,成了凝聚全球華人情感的又一條紐帶。
目錄
文化
為了傳承與弘揚泰山石敢當文化,2020年4月14日上午,泰山石敢當文博館在泰安揭牌成立。
泰山石敢當文博館是一座以石敢當為主要藏品和展覽的非國有博物館,館內共收錄了宋、元、明、清以及民國等各個時期的石敢當石刻,館內有:獨有千秋——泰山石敢當的歷史,浩然正氣——泰山石敢當的傳說,五嶽獨宗——泰山石敢當與五嶽,名揚四海——泰山石敢當的傳播,化民成俗——泰山石敢當的習俗,踵事增華——泰山石敢當的傳承六個展廳,在這裡可以尋找到石敢當文化的精神價值所在。泰山石敢當是 「敢於擔當、護佑平安」的精神象徵,也是民間正義形象的化身。泰山石敢當習俗是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民俗史上有重要影響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石敢當信仰遍布世界各地,深受國人和廣大華人的推崇。
據了解,泰山石敢當文博館館長盧宏剛,為了尋找泰山石敢當的蹤跡,多年來耗費大量資金,驅車6萬公里到32個省170多個地區,併到6個國家考察研究,搜集整理石敢當的分布、各民族的信仰及不同的種類信息。泰山石敢當文博館的創立,為收藏、保存和展示泰山石敢當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是石敢當文化研究事業建設中大事,是弘揚泰山優秀歷史文化、彰顯泰安文化特色的需要,也是搶救、挖掘、保護石敢當歷史文化資源的迫切需要。不僅守住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石敢當的「根」和「魂」,而且成為傳承和弘揚泰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廣闊的文化發展空間。 泰山文化專家呂繼祥說:「泰山石敢當文博館的揭牌成立,就是對泰山石敢當精神的弘揚,泰山石敢當習俗之所以能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由泰山石敢當信仰的價值所決定的,石敢當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值得我們弘揚。」[1]
歷史傳說
關於「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顏師古註:「衛有石蠟、石買、石惡,鄭有石制,皆為石氏;有石速,齊有石之紛如,其後以命族。敢當,所向無敵也。」顏氏認為,石是姓,敢當為所向無敵意。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七「 石敢當 」條中引用了史游的《急就章》及顏氏注,完全同意顏氏的說法。顏師古對石敢當的解釋是難以令人滿意的。我們知道,《急就章》是當時的兒童啟蒙識字書,若據顏注,石敢當就是姓石的那個人所向無敵,除非姓石的那個人當時名聲很大,否則兒童很難接受其說,教書先生也很難講解清楚。我們遍查古籍,還沒有找到一位漢代以前的名聲很大的無敵英雄石某某,近現代學者鄧爾雅指出:「石敢當一語,出《急就章》,本無其人,後人特就文意石敢當以為喻而已(《民俗》41- 42期合刊 )。」宗力、劉群二同志亦認為:「西漢史游《急就章》有句云: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顏師古注以為石乃姓氏,敢當為所向無敵。說者謂石敢當碑即取所向無敵之文。以鎮,此說稍差強人意,然猶未盡。古語中此類語彙甚多,何故專取於此(《中國民間諸神》)。」
石敢當勇士
這種說法認為石敢當是五代漢時的勇士。明人陳斷儒的《群碎錄》云:「五代漢劉知遠時,有勇士名石敢當,其慕古人名以自表見耶?仰即其人與?」楊信民的《姓源珠璣》亦講「五代劉智遠為晉祖押衙,潞王從珂反,愍帝出奔,遇於衛州。智遠遣力士石敢當袖鐵槌侍。晉祖與愍帝議事,智遠擁入,石敢當格鬥而死,智遠盡殺帝左右,因燒傳國璽。石敢當生平逢凶化吉,禦侮防危。故後人凡橋路衝要之處,必以石刻其志,書其姓字,以捍居民。」
考究
西漢孝昭帝元鳳三年:泰山有大石自起立。
古代華夏族(及其他民族)有石崇拜,泰山之巔有大石自起,視之為祥瑞。
漢史游《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其中石敢當就是石崇拜,或許其最近的依據就是「泰山有大石自起立」這件事。「石敢當」的「當」和「瓦當」的「當」應該意義接近。其後面的「未央」兩個字就是漢朝瓦當常見鑄字。
崇拜文化
靈石崇拜是一種十分原始且流行廣泛的宗教習俗,它形成於史前社會,階級社會有其習俗延續,這取決於當時落後的科學水平,人們無力對抗自然,只能以石頭作為自己崇拜的象徵。
靈石崇拜與祭天、祭地、祭山川、祭祖祈福及避邪厭殃等都有一定淵源關係。這裡我們僅就與「石敢當」有一定的關係的,具有避邪厭殃作用的靈石崇拜作一番探討。
「萬物有靈論是原始宗教思想發展的最初階段」。某些岩石所具有的奇特形狀、顏色或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都可能被古人賦予靈性。台灣當地土人稱神石為「石頭公」,把它看作是保幸福、避妖邪的對象。中國羌族地區,流行有白石崇拜。關於白石崇拜的由來,羌人的傳說:古人羌人和戈雞人戰爭,不能取勝。當時有神夢中指示羌人,要用白石作武器,才能戰勝戈雞人。羌人如言而行,果然得勝。但不知此人的形象如何,便以白石代替以供奉之。非洲尼日利亞農村給神石供奉食物以求治病。
新幾內亞有一種神石,土人認為石里附有精靈,流通影響他物,如放在園圃內,即能增加收穫。以上所引均為民俗學資料,就考古學資料來看,也不乏例證,甘肅永靖秦家齊家文化墓地,有不少墓隨葬石塊,石塊有大有小,多呈白色,石塊放在死者頭部或身體兩側,有的則圍繞在死者一圈。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葬式,大都有石塊隨葬,少者五、六塊,多的達105塊。廣西南寧地區的史前墓葬,如西津和長塘的不少墓中,流行着用一 、二塊未經加工的片石隨葬,石塊多放於死者頭部,有的墓則在人骨周圍用石子圈起。
野史
石敢當的傳說沒有明確的記載。兩漢時期的《急就篇》寫道:「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龍是皇帝和水的代名詞,石,敢當其沖。石到底是指人還是物。因為當時沒闡明時代背景,難下結論。如果是指石的話,那就體現了石的巨大威力,這使人們產生了對石的崇拜。尤其是泰山,通地拔天,群峰拱頂,氣勢磅礴,巋然獨立,號五嶽之尊。自古人們把它視作靈山,對泰山石推崇至甚。事實上也是如此,登上山頂如同置身青天,鳥瞰山下雲霧翻滾,如大海似海礁,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難怪歷朝歷代政績卓越的皇帝,歷盡千山萬水前來封禪,他們把泰山視作天梯,登泰山如同登天。
人們嚮往的天堂是虛無飄渺的,而玉皇頂的樓台瓊閣與山水構成的美景卻是實實在在的。泰山囊裹了三界,從南天門往上為天堂,至山下蒿里為人間,蒿里山到奈何為地獄。《封神演義》這部巨作,就是以盤龍山(徂徠境內無鹽山)做引子開始寫成的。當時紂王來此降香,見女媧娘娘長得很美,信筆題壁一詩來戲弄之。女媧回宮後睹此大怒,遂派山中一狐變作妲己,以色禍國,滅了紂王。後來,姜子牙把有功大臣封神於泰山,泰安於是成了神州。西遊記也是以泰山為模特編寫的神話傳說。這更給泰山披上了濃厚的迷信色彩。女媧補天為什麼偏偏用泰山的五色石,不用其他地方的石塊?不更加證實了泰山石的靈驗嗎?泰山穩則國家安,天地間的靈氣幾乎都凝聚在泰山石中。作為鎮宅之寶,只有泰山石才敢當此任。
以前中國的三大建築:宋天貺殿、大成殿、金鑾殿,都是用泰山石來鋪墊的。就是一般的寺廟也用泰山石鑲鎮四角。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人民大會堂和人民英雄紀
念碑的建築,都以泰山石作為奠基,毛澤東紀念堂也全是用的泰山(徂徠山)花崗岩。可見,泰山石在人們心目中占據了何等位置!
泰山石確確實實蘊藏着靈氣,石塊紋理清晰,有的像畫有的像文字。香港回歸的前一年,有人在泰山西路發現了「回歸石」,上面的中國地圖非常逼真,只是缺少台灣省分。回歸二字耀眼分明。這充分體現了泰山石的鐘靈毓秀。難怪人們把泰山石用作鎮宅之寶。
五代勇士石敢的民間傳說
如古月同志整理的《石敢當》(載《泰安風物》)、魯岳同志整理的《石敢當》(載《泰山傳說》)都是如此。寶君、秋水同志整理的《泰山石敢當》(載《泰山民間故事》)言石敢當原名「石鋼之」,被送外號「石敢當」。顯然石鋼之是五代石敢之轉音。此類民間故事傳說均講石敢當英勇無敵除暴安良。認為石敢當與五代勇士石敢有關者,明清以後不乏其人,清人金綮編修的《泰山志》也講:「石敢當乃五代時勇士……袖鐵槌侍高祖,遇變,遂於左右格鬥而死。稽宅經須避方煞,故取名石敢當耳。」石敢當與石敢雖然是兩碼事,但就石敢當可抵當一切及石敢當英雄無敵而言,多少還是有一點聯繫的。
稀見民間
傳說一
泰山與石敢當原為同窗好友。泰山家庭富裕,學習刻苦,考中了舉人。而石敢當不但什麼也沒有考取,反而落到「獨自一人在外過流浪生活」。有一次石敢當討飯到泰山府,被泰山留住府上,一直以禮相待。數年後,泰山因公務外出,半年未歸,石敢當自尊心很強,以為自己住的時間長了,泰山故意躲起來不見,故「永別了」。泰山辦完公務回府後,聽說石敢當死了,萬分悲痛,也自盡了。因為泰山與石敢當情同一人,死在一塊,後人紀念他倆,將泰山與石敢當的名字合在一起,即「泰山石敢當」。這則民間故事傳說所述俠義之士者,泰山也,而石敢當似乎還是一位胡亂猜疑的小人。
傳說二
《泰山民間故事大觀》載:唐太宗騎馬上泰山,到回馬嶺時,一看到馬蹄盤,實在上不去了,他又好奇, 非上不行,結果繞着道走,臨走時說了一句:「我從長安來,逢山開路,遇水造橋,沒有擋住我的,偏偏讓泰山石把我擋住了。」借這個音,叫起了「石敢當」。查新、舊《唐書》,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沒有到過泰山,當然就更談不上騎馬上山被泰山石阻擋的事了。
這兩則民間故事傳說所述所謂石敢當(泰山石敢當),與石敢當的真實由來及內涵、差距甚大,與廣泛流傳的一系列石敢當的民間故事也大相徑庭。不過泰山石敢當確有其人,乃橋溝石氏家族。[2]
石敢當救駕傳說
根據民間傳說,太封元年,漢武帝於東巡泰山封禪,路經泰山政治文化中心奉高{舊縣}。此縣城東臨紅紫湖,城南之汶河水勢浩淼,東海的水獸時常沿河上下出沒,危害生靈。漢武帝乘船過河時,由當地橋溝石敢當護駕。船行至中心,突然上游狂風大作,波浪滔天,水勢洶洶,武帝大驚。這時石敢當立於船首,手執宣花板斧大喝一聲:「石某在此,休得猖獗!」河面立時風平浪靜,漢武帝安全無恙地到達對岸。
來到奉高,文武百官為武帝壓驚。武帝問左右救駕者何人?有人說是石閭山下石敢當。武帝視其人非凡,又是石姓,石閭山必定蘊藏着天地之靈氣,於是在泰山亟頂立石閭山石封之,四月返東海禪石閭。閭者,巷也。迷信的說法,誰家的宅子若沖街巷便犯了路劍,家中就不得安寧。泰山石敢當石刻為什麼立於巷首,便不言而喻了。
石敢當降妖傳說
泰山腳下的一個村子裡住着一個青年,姓石,名敢當。他非常的勇敢,而且同情貧苦的窮人。在泰山一帶很有名。一些人被欺侮了的人就找石敢當替他們打抱不平。
泰安城南的汶口鎮有戶人家,一對老夫妻只有一個女兒。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到太陽下山以後,只見東南方向刮來一股妖風直鑽姑娘的屋裡。天長日久,這個姑娘變得面黃肌瘦,非常虛弱。找了許多醫生也治不好她的病。這時有人說:「看來是妖氣纏身,光吃藥是治不好的。聽說泰山上有個石敢當很勇敢,何不找他來想想辦法?」
石敢當說:「這事好辦,找來十二對童男童女,一人一面鑼。再準備一盆香油,把棉花搓成粗燈芯。還要一口鍋,一把椅子,只要這些東西都備齊了,我一定能把妖怪拿住。」 只見他把燈芯放在香油盆里,點燃了油燈。他用鍋把盆子扣住,坐在旁邊,用腳挑着鍋沿,這樣,雖然點着燈,遠處看不到燈光。天黑了,隨着一陣呼呼的響聲,從東南方向竄出一股妖風。石敢當一腳踏翻鍋,油燈立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十二對童男童女同時敲響了鑼鼓。妖怪一進屋,看見了燈光,聽到了響聲,趕快閃了出去,朝南方逃跑。這股妖風后來到了福建,繼續作威作福。福建的一些農戶也被妖風纏身,患了重病。人們打聽來打聽去,聽說泰山有個石敢當能驅除妖怪,就把石敢當請到了福建。石敢當用老辦法把妖怪趕走了……這妖風又逃到了東北,東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們又把石敢當請到了東北。
石敢當想:「我趕它一回,它就逃到別處,全國這麼大,我怎麼跑得過來呢?對,泰山有很多石頭,我請石匠在石頭上刻上我的家鄉和名字--泰山石敢當,誰家鬧妖風,就把這石頭放在誰家的門外,妖怪就不敢進去了。」
此後, 泰山石敢當降妖的事越傳越遠。於是,人們紛紛在石頭上雕刻「泰山石敢當」五字,立於牆根、街巷、橋頭、要衝,以保村宅平安。 [3]
如何擺放
泰山石敢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擺放在不同的位置,可以稱他為最隨和,最任勞任怨的一尊家神,他不需要像其他神像一樣上香上供,卻會始終如一的給家人化解不利的因素,讓我們安居樂業。
視頻
參考文獻
- ↑ 弘揚泰山文化 泰山石敢當文博館揭牌成立,中國泰山風景名勝區官方網站,2019/4/22,9:28:52
- ↑ 泰山石敢當的傳說,知乎
- ↑ 泰山石敢當民間故事傳說,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