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泰加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泰加宁注射用比伐芦定(泰加宁),比伐芦定/是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与游`离及血栓上凝血酶的催化位点和阴离子外结合位点特异结合起抑制作用。凝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1],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它首先将纤维蛋白原分解为纤维蛋白单体,然后将凝血酶因子ⅩⅢ激^活为ⅩⅢa,使纤维蛋白之间共价连接成为稳定的网架,形成血栓。凝血酶同时还可激活凝血酶因子Ⅴ和Ⅷ,进一步促进凝血酶的形成,还可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凝聚,释放血小板聚集物。比伐芦定与凝血酶的结合过程是可逆的,凝血酶通过缓慢的酶解比伐芦定 Arg3-Pro4之间的肽键可使凝血酶恢复原来的生物活性。

体外研究表明,比伐芦定不仅能抑制游离的凝血酶,还能抑制与血块结合的凝血酶而不会被血小板释放出的物质中和,它能延长正常人血浆激活的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并与比伐芦定的浓度呈线性关系,但临床应用是否存在这种相关性尚不清楚。

Replace-2 临床试验,是一项对 6002 名患者(拟治疗人群)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接受比伐芦定临时合用 GP Ⅱb/Ⅲa 受体拮抗剂(GPI)或”肝素 + GPI”。在下述情况下临时加用 GPI:

1.TIMI 血流降低(0-2)或复流缓慢;

2.夹层伴有血流降低;

3.新形成的或可疑血栓[2]

4.持续存在的残余狭窄;

5.远端栓塞

6.临时决定置入支架;

7.置入的支架不太理想

8.侧枝血管闭塞;

9.急性闭塞或其他不稳定的临床情况;

10.长时间心肌缺血

在临床研究中,比伐芦定临时加用 GPI 组中有 12.7% 的患者有一种或多种上述情况。该组中有 7.2% 的患者给予了 GPI(占符合条件患者的 62.2%)。

患者年龄范围为 25-95 岁(平均为 63 岁);体重 35-199 kg(平均 85.5 kg);男女比例为 74.4%/25.6%。PCI 指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占患者的 35%)、介入术前 7 天内发生心肌梗死(占患者的 8%)、稳定型心绞痛(占患者的 25%)及缺血负荷试验阳性(占患者的 24%),85% 的患者植入了支架,在治疗研究期间,99% 的患者服用了阿司匹林,86% 的患者服用了噻吩并吡啶。

患者先静脉注射 0.75 mg/kg 剂量,而后静脉滴注 1.75 mg/kg/h,静脉滴注可能需持续 4小时以上,平均滴注时间为 44 min,使用肝素的剂量为一次 65U/kg,GPI(阿昔单抗或埃替非巴肽)的给药剂量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两个随机组在行 PCI 时均可在双盲条件下短期加用 GPI 治疗,根据随机化前研究者的选择和患者分层来决定是否给予阿昔单抗或埃替非巴肽,肝素对照组、比伐芦定组加用 GPI 的比例分别为 5.2%、7.2%。

结果

在双盲状态下对死亡、MI 或紧急再血管化的复合终点进行裁定,比伐芦定组的复合终点发生率为 7.6%(95% 的可信区间为 6.7%-8.6%)肝素组为 7.1%(95% 的可信区间为 6.1%-8.0%),比伐芦定组较高。但是,比伐芦定组严重出血的发生率(2.4%)明显低于肝素组(4.1%)。

在令一项旨在探讨静脉全剂量负荷比伐芦定情况下,PPCI术中冠脉内推注对预防术中无复流的发生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影响的研究中,纳入了84例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不行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仅接受标准剂量静脉注射比伐芦定;比伐芦定组44例,经冠脉内推注50%静脉注射负荷剂量比伐芦定。

两组患者CTFC 帧数比较比较两组患者 PPCI 介入操作过程中,术前、术中(指引导丝及球囊导管开通闭塞病变后、冠脉内给予比伐芦定后) 及术后最终CTFC帧数。对照组与比伐芦定组比较,术前、术中及术后CTFC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TFC帧数>40帧也可诊断为无复流或慢血流,故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无复流情况。两组术前 CTFC 帧数>40帧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间术中及术后最终 CTFC 帧数>40帧的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 PPCI 介入诊治术后 30 d,对照组全因死亡0例(0) ,比伐芦定组2例( 4. 5% )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对照组再次心肌梗死 2 例(5.0% ) ,比伐芦 定组 1 例( 2. 3% )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靶血管血运重建 3 例(7.5% ) , 比伐芦定组1例(2.3%)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支架内亚急性血栓3例 (7.5%),比伐芦定组1例(2.3%)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 两组均无急性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两组患者均无出血 (BARC 2~5 级) 事件发生,仅有3例 BARC1级轻微出血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