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没有我们的世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时代》《娱乐周刊》非虚构类第一名!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美国亚马逊4.5分高分之作!尹烨、河森堡、邢立达 诚挚推荐!

作者以惊人的想象力挖掘出潜藏在人类内心的恐惧,巧妙地督促读者重新思考如何与我们居住的星球相处。

——《华盛顿邮报

★一部呈现地球未来沧桑巨变的史诗,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的人的必读之书。

人类正在经历不断升温的夏天,“热射病”冲上热搜,老鹰中暑坠江,澳洲大火燃烧五个月,五亿动物死亡,长江白鲟灭绝……高温不断,灾难频仍,病毒肆虐,我们的家园地球在不断发出预警,我们究竟该如何与地球共生共存? 这本书会让你重新审视人类的存在和地球的关系。

★作者走遍各大洲,探寻人迹罕见的边缘地带,扎实的田野调查、各领域学者惊人的讲述,揭示工业文明背后的代价。

作者前往世界各地访查,足迹遍及各大洲,采访林业、地铁、建筑、博物学、海洋、核能、航天等领域的研究者,在科学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描绘未来世界的图景。没有人类的世界里,人类为之骄傲的文明,成了留给地球的烫手遗产……这是一个失去了某种可能的世界,又是一个充满新的可能的世界。一个人类缺席的世界,或许恰能揭示人类存在的意义。

★一部贯穿当下与未来的启示录。推想未来图景,是为了确定当下如何抉择。《人类简史》告诉我们人类从何处来,《没有我们的世界》让我们思考人类将向何处去。

人类在50年间制造的塑料将耗费大自然几十万年的时间消化,被改造过的大气层可能是地球上留存最久的人工制品。一切文明都将重归尘土,只有旅行者号上携带的镀金铜唱片能够成为标记人类存在过的万古留存的遗物。相比于地球46亿年的历史,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只是沧海一粟,当人类消失,我们才愕然发现——地球其实并不属于人类。 而我们又该如何与地球相爱相生?

★另类视角书写人类传记,一场伟大的思维冒险,人文关怀与科学写作的结合。

灾难片般的恢弘设定,BBC纪录片式的长镜头推进,勾勒出自然全面接管人类遗产的壮观图景。抒情的笔调,悲悯的情怀,从人文主义精神出发,探寻茫茫天地间,你的、我的、我们的存在意义。

异常高温、气候危机、病毒肆虐……地球在不断预警,如果我们没有明天,世界会变得怎样?

这是一部呈现地球未来巨变的史诗,艾伦·韦斯曼以惊人的想象力、遍及各大洲的考察、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调描绘了人类消失后的未来图景。环顾四周,想象一切都原封不动,唯独去掉人类……自然将会刻不容缓地收回它的失地——动物重返城市、欧洲变为森林、猩猩占领地球。

你会惊觉,几千年的人类文明相较于50亿年的地球历史而言并非不可或缺,那么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有什么东西会比物质更久远?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冷峻而又充满忧思的答案——我们留下永恒的遗产可能是被改造的大气层、塑料堆成的第六大陆、核污染和转基因生物,而我们骄傲的文明将缓慢地崩塌于热胀冷缩、板块移动、水位上升、地质循环等一系列自然力量……另类视角书写人类传记,探寻茫茫天地间,你我的存在意义。

名人推荐

生命是存在了近50亿年的蓝色星球的偶然,而人类则是在这个偶然中的奇迹。作为已知的最高智能物种,我们常常忘记谦卑,但来到没有人类的世界,我们会赫然发现,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而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尹烨

一个人的评价不单纯取决于其达到过怎样的高峰,更在于他留下一个怎样的世界,对于整个物种来说,这个逻辑同样适用。

——河森堡

末日是科幻作品常涉及的主题,这本书同样写末日,但其独到之处则在于用科学的想象和非虚构的方式挑战了这一经典题材,并给出了一个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动人心魄的答案。作为一个研究古生物的学者,我推测过无数物种灭绝的原因和它们曾经的模样,但我并没有能力去设想人类灭绝后的世界,而这本书却做到了。

——邢立达

韦斯曼将文明的毁灭和随之而来的自然复苏变成了一种好莱坞式的、慢镜头的大型灾难片。它是如此引人入胜,令大多数读者不禁祈祷至少有一部分人能活着见证这一切。

——《纽约时报书评》

韦斯曼非常擅长描写一切人工制品——从你家到地铁系统的衰败。很少有人能这样如实地刻画人类的处境。更神奇的是,我们竟会为此感到宽慰。看到人类的消失我们竟然感觉良好——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我们对地球实在是太坏了。

——《卫报

作者简介

艾伦·韦斯曼(Alan Weisman),屡获殊荣的新闻记者、作家,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他曾在《哈珀斯》《纽约时报杂志》《大西洋月刊》《发现》、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多家媒体上发表文章,担任过《洛杉矶时报杂志》的特约编辑。

2004-2013年,他在亚利桑那大学担任桂冠学者,并教授新闻学和拉美文学。

代表作品有《加维奥塔斯:一座重新发明世界的村庄》《美墨边境》等。

王璞,中山大学生物物理学硕士。曾任科普撰稿人、媒体编辑。现居英国。

原文摘录

其他的入侵者,比如铅、汞和镉之类的金属,不会那么快就被从土壤中冲走,因为它们属于重金属。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汽车不再奔驰,工厂不再运作的时候,排放物也就没有了。未来第一个百年中,腐蚀作用将定期引爆残留在油罐、化工厂和发电厂中的定时炸弹,当然还有数百个干洗店。逐渐地,细菌将分解燃料的残渣、干洗溶剂和润滑剂,将它们转变为无害的游记碳氢化合物==不过,从杀虫剂到增塑剂,再到绝缘装置,这一系列的人工制品得存在好几千年,直到微生物进化之后才能将它们降解。 没有了酸雨,存活下来的树木需要抵抗的污染物将越来越少,因为化学物质正逐渐从系统中消失。几个世纪后,树木开始吸收降解了的重金属,经过再循环、再沉积的作用,它们的浓度进一步得到稀释。等植物死亡、腐烂后成为土被,这些工业有毒物质将被埋得更深,后继的植物也将持续和深化这个过程。

书评

今日在《纽约》杂志上看到一文,说哥伦比亚大学环境科学和微生物教授Dickson Despommier博士建议,解决气候变暖,一个治本的办法是开展skyfarming(摩天大楼农业)。他设想建立30层高的摩天大楼,里头种菜种水果。北京办奥运不是有一口号吗,办绿色奥运。我在想,假如北京的三环内搞这么一批三四十层的绿色摩天大楼来,里头蔬菜水果一应俱全,一层楼办公一层楼种菜,那么多好。甚至直接来个生物圈3号,4号,可以在北京市区直接养奥运特供猪,解决猪肉紧张问题。很多客人来是要吃北京烤鸭的,所以每户居民都在自家阳台上养鸭。大家要把奥运会办得呱呱叫。

我们接着去想,假如这个世界上人都死光了,就只剩下动物和植物,那么该会是什么样的世界?现在美国有本很畅销的书,叫《没有人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这本书是一个假设开始,就是这样,假如人都死光了,大自然如何逐渐适应一个没有人的世界?要用多久,才能出现一种新的微生物,却消耗那无数的塑料袋,汽车轮胎,化学污染?在西弗吉尼亚,这不是一个想象,而是一个现实,大概在二三十年前,我们这个镇上有八万人,现在只有五万,一些房子被废弃,长满了荒草,野猫控制了亨廷顿,导致我每天在野猫的叫春声中写博,翻译,思考人生、前途和爱情,并诗意地栖居。 抛开那启示录般的终结我们不愿意去想象外,没有人的世界一定是个十分美好的想象。想象2008年,趁我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陈水扁突然生事,台海大战,由于美国暗中出售武器,中国向美国宣战,上海合作组织迅速强化盟约,与此同时,英美日也再次合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最后卫星被我军打瞎的美军,丧心病狂地动用了一种生物武器,熟料结果失控,导致人类全部死光,只剩下一些据说是因回复按摩乳博客而基因突变,成为大猩猩的一些人,此后的世界会是什么光景?

几十年后,北京终于恢复了平静,荒草长满紫禁城,成群的长颈鹿在三环高速上悠闲地散步。由于外面野兽凶猛,鸭子全躲到了高级宾馆的游泳池。最后一批奥运特供猪的后裔占据了嘉里中心20楼。夕阳西下,当年的奥运主场馆鸟巢一群鸟铺天盖地地飞来,那厚厚的鸟粪中长出了高大的植物,衬托在暗黄的天幕之下。冬日的自来水管全部爆裂了,成群的鱼儿在地铁里来回游泳,从积水潭游到建国门,然后再游向木樨地和公主坟。天安门成了一个小小的草原,羚羊和狮子在上飞奔,追逐。西单的商场已经全部沦为虎穴。

由于生存能力低下,大猩猩们也都快灭绝了,只剩下一只老得不成样子的猩猩,在荒草丛生的中关村外,盯着一个几乎被鸟粪盖满,却依然伫立的电脑广告牌,仿佛记起了什么,这时候突然有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