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沙基惨案

沙基惨案发生于1925年6月23日,又称六二三事件,指的是英国士兵开枪镇压广州的游行队伍,造成严重伤亡的事件。1926年在这里修建的道路,为表示纪念,定名为六二三路。

  • 中文名称  :沙基惨案
  • 馆藏地点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1468号
沙基惨案原图链接
  • 所属年代  :近现代
  • 所属博物馆  :上海市虹口区中共四大纪念馆
  • 所属地区 :上海

目录

背景

1925年5月,英日镇压在上海游行工人引发的五卅惨案。6月,广州香港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发动的省港大罢工。 “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派邓中夏、杨殷、苏兆征、林伟民、李启汉等人到香港和广州沙面租界的工会以及工人群众中进行了罢工的准备工作。

1925年6月19日,香港海员、电车工人、印刷工人首先罢工,接着其他行业的工人也纷纷响应,罢工人数达25万人。工人声明拥护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对“五卅”惨案提出的17项条件,并针对英帝国主义在香港执行的歧视华人政策提出了“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选举、劳动立法、减少房租、居住自由”六项要求。有10万多名工人在苏兆征等人的率领下回到广州。广州英、美、日洋行和广州沙面租界的工人也加入了罢工的行列。

沙基惨案一角

惨案的起因

192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枪杀共产党员、上海纱厂工人顾正红,引起上海全体工人罢工。接着,上海市民为反抗口本帝国主义枪杀顾正红,举行示威游行,示威群众在南京路又遭到英帝国主义的枪杀,引起上海市民罢工、罢市、罢课,这就是有名的上海南京路惨案。这两个惨案的消息传到广州后,广东人民就愤不可遏的要加强反对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这时,正是广东政府配合着革命的群众消灭滇桂军杨希闵、刘震寰才一个多月的时候,广州市民反对帝国主义勇气更加增长,因此,在革命政府支持和领导之下,为向全国及国际表示这一愤慨,向英、日帝国主义抗议这一野兽暴行,号召广东军民联合起来。事前广州全体军民举行联席会议,决定于6月23日在广州市组织有约10万人的示威游行大会。 游行的群众[1]

惨案发生的情况

游行队伍是在广州中山大学操场及操场以外的马路上集合的。队伍因当时的各工会、各学校、各机关、团体以及当日的黄埔学生军、驻广州市的部队组成的,出发游行时间大概在下午2时,路线是由中山大学向西转惠爱中路,到永汉北路入口直走永汉南路,到天字码头转长堤向西,经西濠口沙基沿西关向北走德宣路,到观音山脚旧总统府前面散会,预定游行路线是如此,除了特殊情况外,每次游行路线大都如此。 这时广州气候已很炎热,游行队伍人数约有八九万。沿途髙呼口号,此起彼落,前呼后应,没有停止。这种游行,在广州是很经常,从没有发生过意外,因此也就没有想到会发生法帝国主义继英日帝国主义之后,枪杀广州市民这一暴行。

游行队伍浩浩荡荡沿着珠江长堤由东直走,下午5时二三十分钟经过西濠口转北弯沙基准备向北直走。沙基西面河堤是法帝国主义租借地的东岸,与沙基一河之隔,在平素这个地方,法帝国主义有武装兵站岗来往巡逻。在广州政府平定滇桂军杨希闵、刘震寰部队前后,增加了岗哨,堤边堆起沙包,防止广东军队或者溃军进入沙面。游行队伍经过沙基时,法帝国主义特设的岗哨禁止队伍通过。游行队伍在自己的国土游行,当然不理他。这时,最前列武装队伍还没有完全过完的时候,岗哨就开枪射击,前面的队伍,听到后面发生枪声,不知为什么,还继续前进。后面快要走完的队伍,一齐卧下准备还击,但为领队官长制止。这时岗哨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游行队伍秩序大乱,纷纷逃走。事后检查,当场死亡52人,重伤170人,轻伤者无数,死伤大都是工会及市民团体的,也有军人带伤的,打死的还有妇女。

惨案中死伤的群众

惨案发生后,这一不幸事件立刻传遍广州市每一角落,广州市民非常哀痛,想不到这种野兽行为,就是号称文明的法帝国主义所为。广州市军民怒火与哀恸交炽,无法抑制。当晚广州政府就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除向法帝国主义提出最严重的抗议,要求惩凶赔偿认罪外,并保证不再发生同样事件。广州市各工会各社团联名组织,号召对沙面总罢工,并追溯这一惨案的发生与香港英帝国主义有关,对香港举行总罢工。从这天以后,广州市政府就把沙基这条马路改名为六二三路,作为対惨案的纪念。[2]

经过

1925年6月21日,为声援上海的罢工工人,香港、广州工人也进行罢工,工人纷纷离职返回广州。1925年6月23日,广东各界在东较场举行了声讨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大会,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中共广东区委主要领导人陈延年周恩来均参加了游行。下午2时15分,游行前队抵达沙基,秩序井然地转入菜栏街,后队继续有序地行进在沙基、西堤一带。2时40分,当岭南大学、坤维女子师范学校、圣心书院、执信和广州二校及黄埔军校等学生队伍行进到沙基时,沙面西桥旁的域多利酒店(今胜利宾馆)上一名外国人首先用手枪向游行队伍打响第一枪,已经处于戒备状态的沙面内西桥脚的英法军队立即以机枪向沙基扫射,游行队伍走避不及,当场死亡多人。为避免事态扩大,参加游行的中国军人和军校学生均遵守纪律未予还击。

惨案发生以后,国民政府立即以广东省长胡汉民的名义向英、法、葡驻广州总领事提出最严重的抗议,26日又第二次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各国领事提出:(1)此案各有关国派大员向广东革命政府谢罪;(2)惩办与该案有关系之长官;(3)除两通讯舰外,驻粤各有关国兵舰一律撤退;(4)沙面租界交广东革命政府接管;(5)赔偿此次死伤人员恤金。并要求交还沙面租界,赔偿死难华人损失,但驻粤英、法领事蛮横加以拒绝。[3] 29日,广州各团体要求对英实行经济绝交。同日,香港25万工人举行全面总罢工,并有13万人陆续撤回广州

纪念碑

1926年在这里修建的道路,为表示纪念,定名为六二三路。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在人民桥东侧、珠江河畔,竖立了刻有“毋忘此日”的石碑,后因城市建设需要,1950年被移至沙面东桥,改为“沙基惨案烈士纪念碑”,上有题词:“一九二五年六月廿三日沙基反对帝国主义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其后又被拆毁重立,1963年此碑被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67年在修建人民桥时,此碑拆去,后在桥北东侧再建新碑。新碑于1999年内环路建设人民桥扩建时再次被拆。 现时的纪念碑是于2001年10月18日重新与市民见面,此次的纪念碑是按1926年建设的纪念碑原貌复建的。纪念碑按其原设计图纸用一整块花岗岩重新雕刻而成的,高约3米。正面刻着“毋忘此日”四个大字,用竖排的形式注上“中华民国十四年六月廿三日”。碑座上的落款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廿三日广州市政府立”。纪念碑后面,另立了一块约0.5平方米的正方形花岗岩,上面刻写着“沙基惨案纪念碑重建说明” 。[4]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