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沈志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沈志远
经济学家
出生 1902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沈观澜、沈任重、王剑秋
职业 经济学家
知名作品计划经济学大纲
《新经济学大纲》
近代经济学说史纲要》
雇佣劳动与资本》。

沈志远(1902-1965),原名沈会春,曾用名沈观澜、沈任重、王剑秋 。浙江萧山昭东长巷村(东井支沈氏)人。于1925年经侯绍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初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筹备主任,后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简介

沈志远(1902年-1965年)经济学家。浙江萧山昭东长巷村人。

“五四”时期曾就读于浙江省立一中,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校方“劝告退学”。后去上海读书,接受了党的教育,于1925年经侯绍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2月,受中共上海组织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劳动大学学习。1931年12月回国,曾担任社会科学家联盟(社联)常委。1933~1938年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学、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法商学院、西北大学任教授,同时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述和翻译。其成名之作《新经济学大纲》于1934年5月初版,他翻译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于1936年出版。同年,在上海参加救国会。抗战期间任生活书店总编辑,并主编季刊《理论与现实》。1944年9月,以救国会成员身份经沈钧儒马哲民介绍参加民盟。1945年10月,在民盟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并任救国会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2月,民盟中央在沪委员举行茶会,宣布成立民盟上海市支部筹备委员会,推定沈志远、黄竞武为召集人。同年8月支部成立,任支部执行委员。1948年1月出席在香港召开的民盟中央一届三中全会,任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代理主任。1948年10月到达东北。1949年6月被选为《共同纲领》起草小组成员,同年 9月21日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初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出版总署编译局局长,被聘为中国人民银行顾问。1951年调上海,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0月民盟上海市支部举行第一次盟员大会,被选为主任委员。以后又连任第二届支部主任委员和第三届民盟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4个学部,当选为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6年初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筹备主任,后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履历

幼年时在私塾读书。

1913年,去杭州求学,“五四”运动爆发,沈志远因参加学生游行而被校方“劝告退学”,不久去沪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附中。

1922年毕业后回绍兴任初中英语教师。二年后,转松江景贤女中任教。此间,结交了一些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同时受《觉悟》、《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的影响,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2月,受党组织派遣。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

1929年,考取莫斯科中国问题研究所研究生,同时任共产国际东方部书刊编译,并参加《列宁选集》第六卷的翻译出版工作。

1931年12月回沪,任中共江苏省文委委员、中央文委委员和社会科学家联盟常委,参加编辑《研究》杂志.其间.沈发表许多文章,较著名的有《新经济学大纲》、《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等。1933年9月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一年。

1936年8月,受李达之邀,到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任经济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赴西北大学法商学院任教。至1938年底到重庆,在邹韬奋主办的生活书店任总编,并主编大型理论季刊《理论与现实》。

1940年10月,“皖南事变”后,经周恩来的安排,沈与一些文化界进步人士疏散至香港。在港期间,任达德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参与《大众生活》周刊的编辑工作,与邹韬奋茅盾等人一起著文谴责国民党政府对抗日进步力量的摧残,提出抗日的九条主张。不久重返重庆,继续从事著述。

1944年11月,中国民主同盟成立,沈当选为民盟四川支部委员。

1945年10月,被选为民盟中央委员。同年儿月回上海,在复刊的《理论与现实》任主编。

1948年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沈参加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和出版总署编译局局长,沈志远并被聘为中国人民银行顾问。

1950年10月~1954年8月被选为上海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和第三届常务委员。

1952年初,沈志远调往上海任民盟上海市委主任委员,同时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华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4年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当选为哲学科学学部委员。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筹备主任,后还出任上海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80年改正。

1959年起任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上海市人大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1965年1月病逝。

学术简史

在苏联留学期间,参加《列宁选集》(六卷本)的中文翻译和出版工作。1931年回国后在上海坚持党的地下斗争。沈志远把他的毕生精力倾注于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研究,把传播马列主义作为终生的追求。

代表作品

沈志远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的主要著作有《计划经济学大纲》、《新经济学大纲》、《近代经济学说史纲要》、《雇佣劳动与资本》、《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黑格尔与辩证法》、《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等。其中1934年出版的《新经济学大纲》是沈志远的成名之作。全书包含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等主要内容,论述了以往经济学教科书中很少涉及的社会主义经济。该书的出版,受到舆论界的关注,进步人士称之为“荒野里的一株冷艳的山花”。沈志远治学严谨,在一片赞誉声中找不足,《新经济学大纲》再版了18次,修改增补了18次,直到建国前夕,又根据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增补了《新民主主义经济论》一章,使全书容量从初版的30万字增加到60万字,内容益臻丰富、完善。正因为这样,这部书深受经济学界同行的青睐。建国前后的几十年间,一直被用作大学教材,其中有的篇章还被国外学者翻译出版。

写作限制

沈志远为人耿直,对国家的兴旺发达怀有强烈的责任感。50年代末,神州大地出现了一股“左”倾风,面对现实,他如骨鲠喉,经过深思熟虑,他冒着政治风险,于1962年抱病写作了《关于按劳分配的几个问题》、《论社会主义的相对稳定性》等涉及当时政治经济学领域“敏感神经”的文章。文章在《文汇报》一见报,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他的言论受到了一些“左”的人的抨击和反对,处境日趋艰难,工作和研究受到了种种限制。他怀着对马列主义的坚定信念,依然故我,孜孜不倦地为真理而探索。

沈志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经济学观点并没有过时,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个人荣誉

2018年5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首批“上海社科大师”人选名单,沈志远当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