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沈从文过三峡记(华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沈从文过三峡记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沈从文过三峡记》中国当代作家华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沈从文过三峡记

中国历代文人过长江三峡,无不为西陵峡的滩多流急而怵目惊心,“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无不为巫峡的秀丽而欣然命笔,“行到巫山必有诗”;也无不为瞿塘峡的雄奇而惊叹不已,“不尽长江滚滚来”……

岁月如逝水。1951年10月25日,沈从文被分配到四川内江参加“土改”队工作,下午七时上火车,一队人马离北京至武汉,然后溯长江而上,从宜昌入三峡。入峡这一天正是11月1日。他在致夫人张兆和的信中写道:“船今天巳入峡,一切使人应接不睱,动人之至。孩子们实在都应当来看看的。真是一种爱国教育!” 30多年前,沈从文曽在湘西的一个军队上吃粮(即当兵),浪迹于湘黔川边境上,便神往于三峡,却终未能如愿。此时此刻,沈从文头一次入三峡,那一见钟情的激动是可想而知的。他在信里前后三次用了“动人之至”、“动人得很”、“感人之至”来表达自己的赞叹之情。这四个字即便没有具体的描写,他的夫人张兆和(江浙名门闺秀、后作《人民文学》编辑)也一定会读懂其中千言万语的情思,而张扬起想象的翅膀。

三峡中的西陵峡,峡中有峡。在沈从文的心目中,这是“一个重要峡” ,巳过“清冷峡”(应为崆岭峡一一引者)、“兵书宝剑峡”、“新滩”、“秭归”、“巴东”。昭君村和屈原宅也过了。唯对“屈庙”与他心中的向往和历史的应有情形不大相称,眼前的屈原沱岸上的“屈原庙”(距老秭归城东五里许),“不过如一个普通龙王庙矗立于半山岨而已”。足见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沈从文心中的崇高地位和文化重量。如此小庙怎能装得下屈原的伟大呢!

西陵峡留给他的深刻印象是流水急、色黄浊、山高陡绝与壮而犷悍。“前后通是山,水在山中转……水急而深。船一面行进一面呼唤,声音相当惨急。两山多陡绝。特别好看是山城山村,高高吊脚楼,到处有橘柚挂枝,明黄照眼。小湾流停船无数,孩子们在船板上船棚上打闹。一切都如十分熟悉又崭新陌生。”沈从文从小留连于沅水流域的城镇与码头,沅水清绝透明,两岸青山秀峭,别是一种风景,其美尽在他的《湘行散记》的字里行间。而初入峡的沈从文虽对长江三峡了解不太深,但描述还是相当老到的。令人不能不十分佩服他的艺术天赋和才华。

轮船在艰难地前进,那惨急的呼唤声音,让他联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从前过长江三峡的沧桑情景,那悲哀就像流水一样层叠于心。

巫峡以秀丽擅奇天下。过神女峰,沈从文和土改工作队员一样,完全被巫峡风光所吸引了。“秀拔直上天际,阳光强烈,因之斑驳白赭相间,特别美观。”这种奇遇似远离了“流行色”。惯常过巫峡神女峰,天气大多为云雾缭绕,神女像罩着薄纱似的,俯视江上,含情脉脉,更加妩媚动人。想必土改工作队员即将奔赴斗争的最前线,老天也许格外恩赐,为他们事先洗刷一番身上的“小资”情调吧?沈从文一向是追求美的。他正用眼和心寻觅着,观察着,思索着,巫山“上流一点有个山,山头圆圆的,上面有个相当大的庙宇,可能是什么楚王神女庙(即高唐观一一引者)。下游一点一个尖山,相当高,上面也有个小庙,好看得很”(即大宁河渡口那座尖山顶上的小庙一一引者) 。在长达42公里的巫峡中,神女庙的确有好几座。神女故乡的黎民百姓,因感恩于神女为其护航、为其采药,就在显眼的位置修建多座庙来祭祀她,可见广大百姓是爱憎鲜明的,是不忘感恩的。神女峰不仅是巫山顶上一块独具人形的奇石,更是我们心中的真、善、美的女神!

沈从文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曾受到诽谤,身处逆境,脱离文坛,但他的文学理想依然深埋在心中。同行的其他队员都靠船边观赏,或说笑话,或看江景。可沈从文却泛滥着别一番心思:“照我理想说来,沿江各地,特别是一些小到二百或不过三十户的村镇,能各住一二月,对我能用笔时极有用,因为背景中的雄秀和人事对照,使人事在这个背景中进行,一定会完全成功的……可惜不易得那么一个机会”。

这一次,沈从文过长江三峡,特别使他感动的是,那保存太古风的山村,那在江面上下的帆船,那三三五五纤夫在岩石间的走动或爬行,那江上巳经生起了的薄雾,那江边货船上的装货呼唤,那弄船人的桨橹咿呀声、船板撞磕声,还有那黑苍苍的大鹰就(即岩鹰)在江面上啄鱼的雄姿,一切都自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融合于迫近薄暮的空气中,动与静契合,雄与秀并存,而与环境又如此调和,真是伟大之至,感人之至。这一切,都在他生命中“形成一种知识,一种启示,一种另一时,将反映到文字中,成为一种历史”(《巫山县船上》)。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只剩下了美好回忆与深沉的反思…… [1]

作者简介

李华章 ,湖南溆浦人,湖北宜昌市文联原主席、党组书记 ,兼市作家协会原主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