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汪大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汪大沧(1899--1953年)字沧生,号一粟,别号“桃源老农”、甫艺,安徽黟县人,是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早年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后留校任教,曾得名师潘陶宇指点,后又师从毕伯涛学习诗词,秃笔绘画粉彩山水,简练而又沉着,20世纪年代在景德镇享有盛名。

艺术生平

汪大沧是民国至建国初景德镇浅绛彩艺术大师,54岁英年早逝非常可惜,他6岁时便随伯父汪藩(清同治、光绪年间浅绛彩名画家)学艺谋生。  

1913年受其同乡冯远向张浩(著名教育家,实业家)推荐进入第一所陶业学堂学习,得到潘匋宇、张晓耕器重,后留校任教。

1924年,他应邀参加了汪晓棠王大凡创办的“瓷业美术研究社”,任课范教师。经常参加王琦、王大凡组织成立的八友“月圆会”活动。

汪氏平生主要以创作浅绛彩粉彩为主,偶尔涉及釉下彩的研究和创作。

1930年八友之一邓碧珊因故辞世,“月圆会”八友绘画八块成堂的瓷板画,均找汪大沧配画,在民国时期是与“珠山八友”齐名的最杰出的陶瓷画家之一。汪大沧山水惯用秃笔,作品多荒疏,萧索,青绿山水用笔简练而苍茫,气韵生动明快极具文人意趣,至四十年代在景德镇享有盛名。    

汪大沧一生淡泊名利,善待对人,不依附庸权贵的高尚品格,着实为后人传颂。 

解放后,他先后在第一画瓷合作社和建国瓷厂画瓷,创作了许多优秀作 品,如大型瓷板画《红军爬雪山》、《长征之歌》、《春牛图》等等,足见他的艺术道路情系人民。  

汪氏平生主要以创作浅绛彩、粉彩为主,偶尔涉及釉下彩的研究和创作。汪大沧大师 技法娴熟、用笔简练、豪放浑厚,其笔墨独树一帜,为秃笔山水堪称一绝,是民国时期文人瓷板画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作品。由于汪大沧瓷板画收藏潜力巨大,导致市场上大量存在汪大沧瓷板画赝品,收藏者对汪大沧瓷板画面惯用落款务必认真甄别。[1]

汪大沧在20世纪40年代曾家喻户晓,与著名的景德镇“珠山八友”齐名,在绘画陶瓷行业负有盛名。死后多年,汪大沧一直不为世人所知晓,直到1996年,人们才在高级工艺美术师汪春麟开办的文鸿窑(汪氏)大沧博艺轩里,看到了汪大沧的名字。

艺术风格

汪大沧与珠山八友乃是同时期之画师,虽不在八友之列,然山水之韵致不在八友之下。擅长粉彩与浅绛彩,重视写生,尤善以秃笔作粉彩山水。汪大沧对艺术的追求是认真严格的,画任何一件作品,所要表现的题材对象,他都要到生活中去感受和写生。

他善于画浅绛彩和粉彩,更擅长以秃笔绘画粉彩山水,汪大沧作山水,江边层楼高耸,江中泊舟行船,以墨彩勾皴江岸山水之景,皴法迅疾劲削,青绿彩料敷染,用笔粗犷简练,豪放浑厚,技法娴熟,别有一番苍茫浑厚之感。汪大沧专以细笔精描取胜,其笔墨独树一帜,为秃笔山水堪称一绝,在40年代,享有盛名。[2]

在40年代,享有盛名。如彩绘《雁阵秋摧图》瓷板画,是以墨彩勾皴江岸山水坡坨之景,皴法迅疾劲削,青绿彩料敷染,有山石硬质之感。江中泊舟行船,草尾临水架设、远空一列秋雁盘旋渐去。此画用笔粗犷,给山水之景苍芒浑厚,有一派萧索秋意,正与主题相合。他的画笔墨草草,勾、皴之法同时并用、观之仿佛逸兴之笔,透出文人山水画疏朗简淡的风格。[3]

作品欣赏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