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江南大學和南昌大學為依託單位,在兩校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食品科學與安全、食品科學)的基礎上,以兩校各自的「食品科學」國家重點學科為依託,整合兩所學校在相關領域的學科和研究基地的優勢資源,按照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嚴格要求高標準地進行建設。該重點實驗室填補了我國食品領域無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空白。科技部於2007年4月發文批准建設,2007年9月6日通過建設計劃可行性論證。實驗室主任為江南大學校長陳堅教授。
機構簡介
重點實驗室圍繞本領域國際研究前沿,立足於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需要,基於推進技術創新,縮短我國在食品科學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間的差距,加快食品工業前進步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遵照「有限目標」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精神,結合兩校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特色和優勢,進一步凝練方向,確定在食品加工與組分變化、食品安全[1]性監測與控制、食品配料與添加劑的生物製造以及食品加工新技術原理及應用四個方面展開研究,立足食品與人體健康的相關性研究,逐步構建食品加工過程控制新理論與新方法體系,從而達到控制食品及配料的品質,消除不安全因素,增進人體健康。
專業隊伍
重點實驗室在集中原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南昌大學食品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最優勢人才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向海內外招聘優秀人才,形成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傑青」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以及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為學術方向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術骨幹、年青的海外留學歸國博士為中堅力量的研究隊伍。研究人員以中青年骨幹為主,其中教授基本集中在40-50歲之間,副教授集中在30-40歲之間,80%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有交叉學科背景者占45%,海外留學人員、博士後及曾在國外研修一年以上者占65%。
實驗室依託江南大學和南昌大學,實行主任負責制,採取統一的主任委員會協調機制和學術委員會指導評審機制,按照「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原則,實行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協調運行的管理模式,以「優勢學科聯合、優秀人才集中、包容整合」的建室思想,實施封閉式管理和開放式運行。推行改革、鼓勵創新,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加強服務,規範管理,形成能正常運行、有序管理和具備自身特色的共建機制、高水平管理和運行機制。努力把重點實驗室建設成為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學術交流[2]的重要基地。
應用方向
食品加工 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劑 食品科學。
參考文獻
- ↑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 ,搜狐,2021-01-14
- ↑ 未來的學術交流的方式,搜狐,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