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汉地”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File:汉地1.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24/208af9656ddf4464b920a23377d9f8ad.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10046868_10028923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File:汉地1.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24/208af9656ddf4464b920a23377d9f8ad.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10046868_10028923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汉地,指中国汉族聚居地,最初指汉朝的领土,其后演变为古代汉族地区的简称,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相区别。五岳五镇四渎都分布在古代汉族地区境内。因古代汉族原居于“九州”,又称为“汉地九州”<ref>[https://www.sohu.com/a/259735848_100286809 传统文化——何谓“九州大地”] ,搜狐,2018-10-16 </ref>,“汉地”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内地十八省,英文词语“China proper”的含义相近。汉地除了是汉族对本民族原住地区的称呼外,也是非汉族群对汉族原住地区的称呼,而非汉族群的主要聚居地区是在九州之外。又名汉境、汉疆。
+
''' 汉地''' ,指中国汉族聚居地,最初指[[ 汉朝]] [[ 领土]] ,其后演变为古代汉族地区的简称,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相区别。[[ 五岳]][[ 五镇]][[ 四渎]] 都分布在[[ 古代]] 汉族地区境内。因古代[[ 汉族]] 原居于“九州”,又称为“汉地九州”<ref>[https://www.sohu.com/a/259735848_100286809 传统文化——何谓“九州大地”] ,搜狐,2018-10-16 </ref>,“汉地”与[[ 清代]] 及民国初年的内地十八省,[[ 英文]] 词语“China proper”的含义相近。汉地除了是汉族对本民族原住地区的称呼外,也是非汉族群对汉族原住地区的称呼,而非汉族群的主要聚居地区是在[[ 九州]] 之外。又名汉境、汉疆。
  
 
==史书记载==
 
==史书记载==
  
 历代典籍中已有“汉地”用例,二十六史及《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中提及此词一百余处,《全唐诗》提及此词十九次。汉地又有汉境、汉疆等别称。
+
 历代典籍中已有“汉地”用例,二十六史及《[[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中提及此词一百余处,《[[ 全唐诗]] 》提及此词十九次。汉地又有汉境、汉疆等别称。
  
学术界常使用此词,并常与“藏区(或吐蕃、西藏)”、“蒙古”、“回部(西域、回纥、回鹘、新疆、畏吾尔等)”等地并称。如:《西藏史话》(陈庆英等著,鹭江出版社)中第95页引近人贵香巴所著《西藏简史》说:“藏王都松芒波杰时,西藏有了笛子,并从汉地得到茶叶”,第132页又有“之后,他(八思巴)担任堪布,为汉地,西夏,蒙古,高丽,纳西,畏吾尔等地的比丘、比丘尼等总计4000多人授戒……”。《剑桥中国史-辽夏金元卷》中译本序言中亦提及“CHINA……一会儿指中国,一会儿指汉地……”。目前,至少在中国学术界,“汉地”已取代“十八省<ref>[https://new.qq.com/omn/20200128/20200128A0A17100.html?pc 为什么“汉地十八省”不包括辽宁?],腾讯网 , 2020-1-28</ref>”或“中国本部”成为常用词汇。许倬云著的《我者与他者: 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满清帝国的统治机制可分为第一层的两个部分, 蒙藏与汉地,前者又分为蒙古与西藏,后者则有满、汉八旗与一般臣民。”
+
[[ 学术界]] 常使用此词,并常与“藏区(或[[ 吐蕃]] [[ 西藏]] )”、“[[ 蒙古]] ”、“回部([[ 西域]] [[ 回纥]] [[ 回鹘]] [[ 新疆]] 、畏吾尔等)”等地并称。如:《西藏史话》(陈庆英等著,鹭江出版社)中第95页引近人贵香巴所著《西藏简史》说:“藏王都松芒波杰时,西藏有了笛子,并从汉地得到[[ 茶叶]] ”,第132页又有“之后,他(八思巴)担任堪布,为汉地,[[ 西夏]] ,蒙古,[[ 高丽]] [[ 纳西]] ,畏吾尔等地的比丘、比丘尼等总计4000多人授戒……”。《剑桥中国史-辽夏金元卷》中译本序言中亦提及“CHINA……一会儿指中国,一会儿指汉地……”。目前,至少在中国学术界,“汉地”已取代“十八省<ref>[https://new.qq.com/omn/20200128/20200128A0A17100.html?pc 为什么“汉地十八省”不包括辽宁?],腾讯网 , 2020-1-28</ref>”或“中国本部”成为常用词汇。许倬云著的《我者与他者: 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满清帝国的统治机制可分为第一层的两个部分, 蒙藏与汉地,前者又分为蒙古与西藏,后者则有满、汉[[ 八旗]] 与一般臣民。”
  
 
==China Prope==
 
==China Prope==
+
 
 英文中的“China proper”原是对历史上中国汉族传统地区的称呼,常翻译为汉地、中国本土、中国本部等。一般是指明长城以南的汉族聚居区,并不包括蒙古、西藏、新疆以及被满族清朝所划出的满洲等地域。到民国初年,也时常包括内满洲。
+
 英文中的“China proper”原是对历史上中国汉族传统地区的称呼,常翻译为汉地、[[ 中国本土]] 、中国本部等。一般是指[[ 明长城]] 以南的汉族聚居区,并不包括蒙古、西藏、新疆以及被[[ 满族]][[ 清朝]] 所划出的满洲等地域。到民国初年,也时常包括内[[ 满洲]]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2020年2月23日 (日) 09:29的版本

汉地,指中国汉族聚居地,最初指汉朝领土,其后演变为古代汉族地区的简称,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相区别。五岳五镇四渎都分布在古代汉族地区境内。因古代汉族原居于“九州”,又称为“汉地九州”[1],“汉地”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内地十八省,英文词语“China proper”的含义相近。汉地除了是汉族对本民族原住地区的称呼外,也是非汉族群对汉族原住地区的称呼,而非汉族群的主要聚居地区是在九州之外。又名汉境、汉疆。

史书记载

历代典籍中已有“汉地”用例,二十六史及《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中提及此词一百余处,《全唐诗》提及此词十九次。汉地又有汉境、汉疆等别称。

学术界常使用此词,并常与“藏区(或吐蕃西藏)”、“蒙古”、“回部(西域回纥回鹘新疆、畏吾尔等)”等地并称。如:《西藏史话》(陈庆英等著,鹭江出版社)中第95页引近人贵香巴所著《西藏简史》说:“藏王都松芒波杰时,西藏有了笛子,并从汉地得到茶叶”,第132页又有“之后,他(八思巴)担任堪布,为汉地,西夏,蒙古,高丽纳西,畏吾尔等地的比丘、比丘尼等总计4000多人授戒……”。《剑桥中国史-辽夏金元卷》中译本序言中亦提及“CHINA……一会儿指中国,一会儿指汉地……”。目前,至少在中国学术界,“汉地”已取代“十八省[2]”或“中国本部”成为常用词汇。许倬云著的《我者与他者: 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满清帝国的统治机制可分为第一层的两个部分, 蒙藏与汉地,前者又分为蒙古与西藏,后者则有满、汉八旗与一般臣民。”

China Prope

英文中的“China proper”原是对历史上中国汉族传统地区的称呼,常翻译为汉地、中国本土、中国本部等。一般是指明长城以南的汉族聚居区,并不包括蒙古、西藏、新疆以及被满族清朝所划出的满洲等地域。到民国初年,也时常包括内满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