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

作品名称:《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

创作年代: 唐代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孟浩然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与挚友异乡相逢、同游山水的情形,并抒发了故园万里、人生失意的愁思。该诗古朴清淡,景物如绘,感情深沉。

原文

译文

与故人相逢在旅舍里,正是这江村黄昏之时。

望远山一同对坐饮酒,登孤屿一起题写新诗。

官署靠近鲛人的居室,岛上土著是村民邻居。

故乡远在千万里之外,失意之人是何等悲凄。

背景

这首诗约作开元二十一年(733)诗人吴越漫游在永嘉与友人张子容再次相逢时。前人对此诗颇有佳评。纪昀盛赞曰:“雍容闲雅,清而不薄,此是盛唐人身分。”(方回《灜奎律髓》)。

诗的头两句点出二人邂逅的时间与地点:逆旅江村、日暮之时。不觉中已给诗蒙上了一种灰冷气氛。三、四句历来为人称道。殷璠在《何东英灵集》中说:“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诗人于他乡再逢故友,本应表现一种喜悦和亲热之情,但这里描述的此番相聚,却倒有些凄凉悲壮之感;对酒唯有遥远的众山相衬,吟诗仅只嶙峋的小岛作陪。当然这种凄凉悲壮、孤寂冷清中又深含着挚情。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考察一下二人仕途经历的坎坷遭遇,他们此时相遇的心情便不难理解了。五、六两句表面看来是在写张子容官居之地的荒僻,实际上在于表现对朋友不幸的同情,里面也包含了自怜的感叹。末两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远离故乡,仕途失意的抑郁、悲伤之情。全诗叙事朴实,抒情自然;属对工整,章法有致。[2]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孟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1] 》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