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和红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永和红枣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永和红枣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奖章,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

基本内容

中文名:永和红枣

产地:永和县

特色:核小、皮薄、肉厚

历史渊源

1997年10月,在山西省首届干果经济林产品评奖展销会上,永和木枣被评为“山西十大名枣”。2007年10月,永和县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特色农产品(红枣)生产基地县。同年12月,永和县乾坤湾有机红枣被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专业委员会认定为2007年度有机转换产品。

生产情况

深秋时节,永和县红枣文化节上,被乡民们誉为“红枣第一家”的任福喜头一天展销,就被前来的河南客商收购了400公斤,获利3000元。“今年雨水多,枣比去年少收了三分之一,虽然收入比去年少些,但按平均价算,今年收入怎么也上两万元了。”任福喜一边接待着客人一边和记者闲聊着。

任福喜所在的尉家洼村红枣品质上乘,用手掰 开后能牵出缕缕糖丝,曾为唐朝年间的皇室贡品。近些年来,该村依据县委、县政府的倡导,将这一具有品牌效应的红枣发展扩大到每一户村民,全村把6000亩地全部种上了枣树,达28万株,光任福喜一家就种了80亩2700多株,全村仅红枣一项年产达100多万公斤,收入240多万元,人均2600元,因此也成为永和县的红枣第一村。

永和县是雨养农业县。全县境内尤其是沿黄河四乡80公里的几十个河湾,昼夜温差大,避风向阳的沙质土壤里生长出的红枣,无虫、无污染,被誉为“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县委、县政府根据人少地多,土地贫瘠,不宜发展粮食生产的实际,确定了“人均百株枣,户种十亩草”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先后建成了一批红枣基地,涌现出尉家洼村、李家山村、白家腰村等几十个人均千斤枣的专业村和任福喜等一批红枣状元户。

有了枣,不仅要让枣儿变成钱,还要让枣儿增值。打石腰乡的8位支部书记带着1万多斤红枣,赴首都北京参加了第二届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会。期间,与8家国内外客商洽谈了购销意向,并与5家营销企业签订了购销定单50万公斤。该乡贾根元走过了一条由普通枣农———红枣栽植大户———红枣营销大户———创办永和红枣加工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的创业路子,在永和被乡亲们誉为“红枣大王”。2002年他创办了永和第一个民营红枣加工有限公司,形成了红枣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如今的永和,漫山红枣红似锦,遍地新苗绿如茵。县委书记王醒安告诉记者,全县红枣栽植区域由原来的沿黄4乡发展到全县7个乡镇,已建成4个万亩红枣基地,8个千亩红枣精品园,红枣树总量达到850万株,每年所产的1500万公斤红枣都销售一空,仅此一项可为沿黄主产区农民人均增收1600元,红枣已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1]

参考文献

  1. 永和县红枣产业发展概况道客巴巴网,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