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水乡爱茶人的创业致富路(周传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乡爱茶人的创业致富路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水乡爱茶人的创业致富路》中国当代作家周传利的散文。

作品欣赏

水乡爱茶人的创业致富路

一片茶叶引出了陕南水乡,一个爱茶人返乡创业的致富路。

古语说:懂茶者,必是“精行俭德之人”。因此,懂茶之人,必懂人生!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也从茶里悟出了一些道道。茶是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推茶时尚。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辄问讯“喝茶么?”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初春的黄昏,湿了陕南水乡的月光,映亮一节节,水乡人的日子。苍桑的故事,那轮月光,从一个地名叫磨石村的山腰上,滑落一片片银辉,纵横交错的寓言,梳平水乡人额头上的皱纹,一片片茶园成熟着豪放,喷发,水乡人的骨气。

秦巴山水的灵气,孕育了返乡创业能人,李定均,看似貌不惊人,头发稀少,一年四季带着个鸭舌帽,个头,一米六的样子,年近花甲,黝黑的面孔,满脸黑桃般的皱纹......

一个地道的农民,前些年外出打工,如今返乡开办了《陕西碧水晨毫茶旅有限公司》与富硒名茶"碧水晨毫"茶产业!

清明前,石泉游人纷至沓来,大家游水乡古镇、观风景、采新茶,体验用当地泉水冲泡出的春茶成为时尚的乐趣。

绵绵细雨的春日,李定均邀我去他的茶山,一路上,我的耳朵被雨水洗礼过的磨石村茶园青翠欲滴,茶农三三两两提着茶篮,开始采摘鲜叶。风,牵着我的鼻子、追着茶香,一双不听指挥的脚,开始灵感出茶韵。

一路踏青参观水乡茶园,听李定均介绍:"这里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环境幽雅、空气清新、云雾缭绕,海拨410米,目前磨石村茶园面积2000多亩,今年炒好干绿茶3000多斤,红茶1千多斤。" 年产值500万元。水乡是产茶的最佳适生区,是适合有机茶生产地,所生产加工的"碧水晨毫"、红茶、绿茶等深受客人青睐。磨石村只是水乡靠茶叶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走进碧绿的汉江烟波湖岸的永红村茶园,亲手采摘娇嫩的明前茶、悠闲品茗、与陕南的春天来一场约会。享受那一份远离尘世的悠然清静。

春雨敲打汉江两岸,千亩的茶树发出了嫩芽,明前茶已开始采摘。茶女们手挽茶篓,唱起婉转的陕南采茶歌,指尖在嫩叶上翻飞,体验采茶的乐趣。再泡上一杯汉水仙毫,安逸赛过神仙!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以至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把茶列入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中国人对茶情有独钟,喜好的是独饮时一冲一泡扑鼻香,氤氲之间尽享闲适心境,若有佳客上门,则煮茶以待、品茗聊天,又是一番闲趣风流。而更关键的,是喝茶除了能"养心,还能"养生"。

李定均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以当地村民身份与政府约定, 多年前成立了茶叶产业合作社。像他一样,磨石村以茶叶入股的社员共32户。在村民眼里,茶园成了他们的“致富园”。

在磨石村茶园里,我问了正在采茶的中年妇女社员周传兰,她告诉我,以前种2亩中稻,一年到头收入也就不到2000元。后来尝试入股种茶,因为不懂技术、销路难找,年收入3000元左右,要养活一家老小四口人很吃力。“以前要自种、自采、自制、自卖,茶叶量少质量也不太好,经常被贩子压低价格。现在,有合作社指导技术、提供化肥、全部收购,一年赚万儿八千轻轻松松!”周传兰说,清明前采茶旺季,一个月时间她的茶叶就卖了5000元。

磨石村地处陕南古镇水乡汉江岸边,距水乡不到一公里。一头撞开巴山秦岭的是汉江,一个码头、一座座拱桥、一级级石阶 、一艘艘小船、一条条雨巷、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一颗百年皂角站立在老屋中央。构成了苍老而神秘的是陕南古镇水乡,江河绕三面,船帆连着天空的云朵,在涟漪中跌宕,印象中的彩云之间,是个深邃而有魅力的地方,这里有神圣壮美的山川江河,这里更有着数不清的绝美风光,江水,轻轻地, 叩开水乡的大门。粉墙黛瓦像骨头一样蔓延成她的骨架,穿插其间的溪泽流淌成她的血液,散落于血液之中的桥梁,坚毅的体魄竟也带了些秀气的模样。

水乡,相较于金蚕之乡,鬼谷故里的高调,这个地方却低调的隐匿,在山水之间不争不抢,悠远的青峰山峦,纵横交错湖泊河流,茶园青青,碧波荡漾,仿若置身于十里画廊。一个被誉为陕南小家碧玉的水乡,如今成为旅游胜地。因为,这里的人们都感知,这里是生养他们的地方,所以,这里人们从不向往外面的世界,甘心做一片茶叶 守候在万亩茶园里,等待着年复一年的春天。 [1]

作者简介

周传利,陕西石泉县人。《我爱你祖国》荣获全国文学大赛金奖,其他作品散见国内外数百家媒体报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