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12年12月正式成立,承担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的审定工作,王延中研究员[1]任主任委员。目前,正在进行《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定义版)的审定工作。

历届成员组成

第一届

顾 问:武寅 陈改户 拉巴平措 郝时远 陈理 史金波 杜荣坤 道布 孙宏开 阮西湖

主 任:王延中

副主任:张昌东 石玉钢 黄行 喜饶尼玛

委 员(按姓名音序为序):

包智明 曹道巴特尔 陈景源 丁红 高丙中 何星亮 江荻 李红杰 刘世哲 刘正寅 龙远蔚 罗贤佑 聂鸿音 色音 苏发祥 王锋 王希恩 乌兰 吴家多 徐平 杨圣敏 扎洛 赵明鸣 周庆生 朱伦

相关资讯

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委召开部分分支学科名词审定会

2022年9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通过线上方式召开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三个分支学科名词审定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王建民教授,日本神奈川大学国际日本学部历史民俗学科周星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系主任祁进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色音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户晓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毛巧晖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刘海涛研究员组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天晓,所长王延中研究员,副所长徐文华研究员,副所长丁赛研究员,纪委书记、副所长王锋研究员,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张晖副主任、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项目主管余前帆副编审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主持。

张晖副主任应邀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概况、重要成果及“十四五”规划,并对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和方法作了阐述。王锋副所长介绍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承担的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审定项目概况。主审专家张继焦研究员介绍了文化人类学、民族学[2]、民俗学三个分支学科科技名词的词条撰写情况。

在专家评审环节,王建民教授、周星教授、祁进玉教授、色音教授、张士闪教授、户晓辉研究员、毛巧晖研究员、刘海涛研究员分别对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名词进行了审定和研讨,每组针对科技名词的选择标准、中英文定名、定义等问题分别作了详细的讨论及修正,并提出意见建议。余前帆副编审在发言中,对“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基本程序、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介绍,强调了在名词撰写中体现学科知识树属性的重要性。

会议对所审定的科技名词稿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要求,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会议建议,在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审定工作中,拟将“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名词统一为“人类学·民族学”进行编撰,由相关专家进一步确定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二级词条门类,梳理层次更为清晰的概念框架。会后,编写组专家将针对提出的审稿意见进行再次修改,全面加强概念体系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提升词条释义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会议总结阶段,赵天晓书记、王延中所长等所领导先后发言,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高度肯定。

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委召开世界民族名词线上审定工作会

2022年6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委世界民族名词审定工作线上会议。审定专家社科院民族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副所长王锋研究员、世界民族研究室前主任朱伦研究员、主任刘泓研究员,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张晖副主任、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项目主管余前帆,世界民族名词部分主要编写专家共15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延中所长主持。

王锋副所长发言强调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审定工作,并结合民族学与人类学“三大体系”建设、民族所研究领域等情况介绍了民族所科技名词编写工作的完成情况,目前已完成3800多条词条的编写工作,陆续进入分支学科审定阶段。此次会议专题就世界民族名词开展会议审定。张晖副主任介绍了近年来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基本情况,明确了推进在途项目尽快结项的基本要求,并希望调研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开展科技名词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编写专家王彤、陈玉瑶、刘真、邓颖洁、刘晓丹、赵月梅等分别汇报了各自撰写词条的概况、体会以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审定专家随后就词条稿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意见。朱伦研究员指出,词条编写工作应该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为世界民族研究提供了理论思考。朱伦研究员介绍了世界民族名词所涉及的部分国家对各自国内民族的界定方法和称呼方式,建议在编写词条时应注意各国不同的国情,按照各国官方确定的标准名称来定名。余前帆副编审指出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特点和与辞书编纂工作的不同之处,对世界民族名词按照概念体系排列提出了要求和建议,明确了规范名词的其他名称应按照“全称”“简称”“又称”“曾称”“俗称”等方式规范标注等。刘泓研究员结合与会领导提出的工作要求和专家的审读意见,以及编写人员的工作汇报,对修改意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名词审定原则。张晖副主任建议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委可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反映本学科名词特点的编审原则,释义时要考虑到概念特征的相对稳定性等。

最后,王延中所长强调民族学名词编审工作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把握好政治性、思想性,并对下一步的词条编写工作进行了安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