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毛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颖

来自 央广网 的图片

毛颖,男,1967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海门,在职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擅长脑部疾病的微创化和个体化治疗,尤其脑血管病,脑肿瘤以及颅底病变等。201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2]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

出生日期----1967年8月

出生地点----江苏海门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医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临床职称----主任医师

毕业院校----上海医科大学

履历

1992年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专业英文班,分配至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师从周良辅教授。

1997年-1998年,赴美国University of Michigan神经外科进行脑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1998年,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学习颅底外科。

200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神经外科学习(1999年获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评为硕士生导师,2003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2004年被复旦大学破格聘为博士生导师)。

历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2020年7月,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

任免

2019年5月,拟任市管高校副职。

2020年7月14日上午,华山医院举行干部大会,宣布毛颖任华山医院院长。

社会职务

上海市医药卫生青联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授课教授。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领导小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青年委员,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脑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Neurosurgery杂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临床神经外科医学》、《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国外医学神经外科分册》、《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等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特约审稿人。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

基于转录组学的低级别胶质瘤缺氧微环境的研究

B7H3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

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在脑胶质瘤干细胞免疫逃逸中的机理研究

毛颖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放疗对B7-H1+脑肿瘤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功能学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形成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项目成果

其领衔的项目《外科术式改变脑血流的基础与临床创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团队围绕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的两大脑血管疾病——难治性脑动脉瘤和烟雾病,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个体化设计的脑血管重建手术,不断革新该技术并解决了一系列临床问题。1.首次采用脑血管重建术式治疗难治性动脉瘤,建立一套个体化脑血流重建新方法。经查新,诊疗水平达国际领先:(1)项目组在1979年国际同期报道脑血管搭桥技术治疗巨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在1981年利用相同技术首次成功治疗巨大颈内动脉动脉瘤,实现从“不可治”到“可治”的首次突破;(2)发现术后血流灌注程度不同是造成疗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项目组提出两项针对性的诊疗策略,即“诊断分型”和“术式创新”,使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率下降至4%,优于国外同期报道的10-16%,完成了从“可治”到“治愈”的再次突破;(3)开办中国首个国家级脑血管重建学习班,培养了32个省市、200家医院神经外科的大批技术骨干,并获得国际认可。2.创建多途径复合的脑血管重建术式,提高烟雾病远期疗效。经查新,达国际先进水平: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反复发生脑缺血梗死或脑出血。中国属高发地区,社会危害很大。(1)创建烟雾病脑血管搭桥手术新模式,变“单根颈外动脉搭桥”为“多套颅外血管复合搭桥”,首创“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新术式”(EDMS),经过6年的前瞻性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疗效明确;(2)搭建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量表、血管结构及灌注、脑电、功能影像、计算机模拟等多模态评估体系,引入个体化血管重建新策略,实现“三个率先”,远期有效通畅率93%,再出血率1.9%,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受邀在2015年国际烟雾病大会做专题发言;(3)举办首届中国烟雾病大会,牵头撰写首部中国烟雾病诊治专家共识。3.有效阐述脑血流相关性神经修复和功能重塑的机制。提出三种治疗新手段:(1)将脑缺血和脑出血后神经损伤作为切入点,系统性阐述神经损伤和功能重塑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脑血管病顶级期刊《STROKE》;(2)创新性提出三种治疗手段促进出血性或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再生,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注射”、“小胶质细胞诱导极化”和“血管干细胞培育”,临床前研究效果显著。该项目是高难度手术创新,在国内200家医院推广应用,共发表论文74篇,在Neurosurgery等发表SCI论文39篇,述评文章5篇,被引812次,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上海市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此类脑血管病治疗水平。

牵头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和十二五攻关),通过全国大样本研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规范性方案,明确了疾病的诊治流程,大大降低了破裂动脉瘤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同时独创颅内外搭桥新方法来改善复杂脑动脉瘤的血流情况,使原来无法治疗的动脉瘤得到治愈。针对脑部的恶性肿瘤——脑胶质瘤展开临床手术治疗和科学研究,协助周良辅院士,采用功能影像导航技术,实现最大程度的肿瘤安全切除,使得脑胶质瘤的切除率得到显著提高,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并参与制定了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规范,并提出个体化治疗脑胶质瘤的新理念。

毛颖教授领衔项目《外科术式改变脑血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毛颖教授领衔的项目组通过采纳国际领先的无创优化血流分析(NOVA)计算机流体力学(CFD)等新技术精准分析手术前后的精细脑血流变化,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大胆开创新型脑血流重建手术,进一步改良、稳定已有术式,将病死率高达68%-85%的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变为“可治”,手术优良率为96%。已成为目前国际标准术式,研究成果由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和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进行推广应用;同时,项目组革新颅内外搭桥技术治疗烟雾病,使其取得更为迅速且持久的脑血流改善,手术治疗后的脑出血风险能够降低至1.87%/人/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较传统的治疗方式,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难治性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其疗效结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人物荣誉

荣获上海市卫生局团委"世纪新人奖"(1999年),上海市卫生局"医苑新星"称号(2000年),复旦大学"世纪之星"(2001年),上海市静安区"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上海市"优秀医苑新星"(2004年,终期评审一等奖),吴阶平医学研究奖(2004年),"首届中国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上海市卫生局"银蛇奖"二等奖(2005年),"曙光学者"(2006年)。

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计划",荣获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标兵称号和首届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

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才"。2008年获上海市第四届十大青年科技英才。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2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

2018年10月,荣获2018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视频

毛颖教授讲烟雾病在中国的过去和未来 2017年3月27日发布

《医道》栏目,带您走近神经外科专家毛颖教授 2016年2月26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