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梗豨莶(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毛梗豨莶

毛梗豨莶(学名: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是菊科豨莶属植物,茎直立,较细弱,高30-80厘米,通常上部分枝,被平伏短柔毛,有时上部毛较密。

  • 中文名毛梗豨莶
  • 拉丁学名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属豨莶属
  • 植物名称毛梗豨莶
  • 花 期4-9月
  • 果 期6-11月
  • 生长环境路边、旷野荒草地和山坡灌丛中
  • 产 地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等
  • 医 药药典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较细弱,高30-80厘米,通常上部分枝,被平伏短柔毛,有时上部毛较密。

基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圆形、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11厘米,宽1.5-7厘米,基部宽楔形或钝圆形,有时下延成具翼的长0.5-6厘米的柄,顶端渐尖,边缘有规则的齿;上部叶渐小,卵状披针形,长1厘米,宽0.5厘米,边缘有疏齿或全缘,有短柄或无柄;全部叶两面被柔毛,基出三脉,叶脉在叶下面稍突起。

头状花序径10-18毫米,多数头状花序在枝端排列成疏散的圆锥花序;花梗纤细,疏生平伏短柔毛。总苞钟状;总苞片2层,叶质,背面密被紫褐色头状有柄的腺毛;外层苞片5枚,线状匙形,长6-9毫米,内层苞片倒卵状长圆形,长3毫米。托片倒卵状长圆形,背面疏被头状具柄腺毛。雌花花冠的管部长约0.8毫米,两性花花冠上部钟状,顶端4-5齿裂。

瘦果倒卵形,4棱,长约2.5毫米,有灰褐色环状突起。 花期4-9月,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路边、旷野荒草地和山坡灌丛中,海拔300-1000米。

分布范围

产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及云南等省。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医药:《药典》。【彝药】阿鲁戳,米米,黑米,阿都米吉,肥猪草:全草人药治风湿性关节疼痛,肝痛,头痛,咽喉肿痛《彝植药续》。

相关配伍

1、治高血压病:豨莶草、臭梧桐夏枯草各9g。水煎服,每日1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2、治慢性肾炎:豨莶草30g,地耳草15g。水煎冲红糖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神经衰弱:豨莶草、丹参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药》)

炮制方法

1、豨莶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根及老茎,先抖下叶,另放,将茎枝洗净,润透后连叶一起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2、酒豨莶草:取豨莶草段,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适宜的蒸器内,加热蒸透呈黑色,取出,干燥。

3、蜜豨莶草:取豨莶草段加蜂蜜拌匀,晾半干后,置蒸笼内,蒸一小时,取出,晒干。

4、酒蜜制豨莶草:取豨莶草叶揉碎,加酒拌匀,置蒸笼内,加热蒸2天,闷1夜,晒干,再加酒蒸,如此九蒸九晒,最后加蜜水炒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大剂量30-60g;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采集加工

夏季开花前或花期均可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至半干时,放置燥通风处,晾干。

使用宜忌

阴血不足者忌服。

①《唐本草》:多则令人吐。

②《本草经疏》:凡病人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肿、肾两亏,阴血不足,不因风湿所中而得者,不宜服之。

③《本草述》:忌铁。

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

3、降血压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

4、抗血栓形成及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5、抗早孕作用。

6、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7、其他作用,豨莶草甲醇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作用

8、毒性,有小毒。

纲目》:“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1]

临床应用

治疗疟疾取干豨莶草1~1.5两,每日2次煎服,连服2~3天。小儿递减。

临床观察63例,结果症状控制者55例(当天控制23例,隔天控制24例,第3天控制8例),无效8例。

有效率达87.3%。但有5例复发。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