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敏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敏仲
毛敏仲
英文名 MinZhong Mao
出生 不详
三衢(浙江衢县)
逝世 不详
国籍 中国
别名 名逊
职业 南宋琴家
知名作品 《渔歌》
《樵歌》
《山居吟》
《列子御风》
《庄周梦蝶》
《禹会涂山》等

毛敏仲

中国南宋琴家,名逊,三衢(浙江衢县)人。自幼好琴,研习“江西谱”,转而弹奏郭沔的传谱。曾与徐天民同在司农卿杨缵门下,研讨琴理,整理增删琴曲,收录了曲操468首,取名《紫霞洞琴谱》(已佚)。大都是郭楚望通过张岩韩侂胄所藏古谱加以整理而成。毛敏仲创作琴曲甚多,有:《樵歌》、《渔歌》、《山居吟》、《列子御风》、《禹会涂山》、《庄周梦蝶》、《幽人折桂》、《佩兰》等。其中《樵歌》、《渔歌》艺术水平很高,尤为琴家所重视。1276年元兵破临安不久去大都(北京)求功名,作歌颂元代统治者的《观光操》 ,未被召见,客死于馆舍。

人物生平

毛敏仲,中国南宋琴家,名逊,三衢(浙江衢县)人。自幼好琴,研习“江西谱”,后随郭楚望弟子刘志方习琴,转而弹奏郭楚望的传谱。毛敏仲年少时与徐天民同在司农卿杨缵门下,研讨琴理,整理增删琴曲,参与编写《紫霞洞琴谱》(世人称为“浙谱”今已佚),收录了曲操468首。

当时与毛敏仲交谊深厚的还有一位集琴师、诗人、词人于一身的汪元量,他的文学作品有“诗史”之誉。两人同为音乐演奏艺术家,同供事于南宋宫廷,后又都随三宫入大都(今北京),情感笃厚。临安山色、钱塘秋潮、西湖泛舟,都留有他俩的身影。

元至元十三年(1276)三月,毛敏仲随亡国之君的宋恭帝往大都,临行前,毛敏仲“腰宝剑,背瑶琴”,挥泪向汪元量辞别。汪元量作诗《送琴师毛敏仲北行》三首,诗中流露出诗人亡国后的哀怨之情,又充满了对友人远行时的抚慰之心。不过,送走毛敏仲后不久,汪元量也随宋太皇太后谢氏北上。北行后,宋恭帝被赐死,汪元量忍辱负重,慰文天祥于囚所,割食驼肉于天山,涉苏武牧羊之居延,历经磨难,终得南归。

而毛敏仲却羁留幽燕,晚年和琴师叶兰坡、徐秋山游于京师,被推荐绐元世租。为此,他把旧作《禹会涂山》,更名为《上国观光》,准备献给世祖。但未及召见,即客死馆舍。

所作名曲

毛敏仲一生所作的传世名曲很多,在琴界很有影响。其所作名曲主要有:《渔歌》、《樵歌》、《山居吟》、 《列子御风》 、《庄周梦蝶》、《禹会塗山》等。

《渔歌》是根据柳宗元《渔翁》诗意所作,所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云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樵歌》是元兵破临安后,毛敏仲一度隐于山林时所作。其曲描写樵夫砍樵的生活,借此写意隐者之志。

《山居吟》以山居生活为题,以山月江风、甘泉林石为趣,写巢云松于丘壑之士,澹然与世两忘,不牵尘网,乃以大山为屏,清流为带,天地为之庐,草木为之衣,枕流漱石,徜徉其间之趣。

《列子御风》取《列子》黄帝篇“御风拟神游六合”之意所作。

《庄周梦蝶》取意《庄子》 ,写庄子夜梦自身化为蝴蝶,逍遥自在,终不知是自己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化成了自己。其曲甚为潇洒。

《禹会塗山》写禹继舜之位后,巡狩于会稽塗山,承唐虞之盛,会天下诸侯,执玉帛来朝者万国。毛敏仲北上大都时,改此曲名为《上国观光》,献给元世祖。但却未得到招用。

籍贯考证

对于毛敏仲的籍贯,史料上有严陵人和西安人两种说法。据江山毛氏研究会专家考证,毛敏仲为江山人,清漾毛氏后裔,西安人的说法不够精确。严陵人的说法则是后人根据毛敏仲基本生活在杭州、建德的情况的一种臆测或附会。“毛冬青先生说,因为据《邑前毛氏宗谱》记载,清漾毛氏自24世孙、曾任刑部尚书的毛文典始迁居柯山,为毛氏西安派之祖。而毛宪和毛逊正是西安派毛氏的第6代,亦即清漾毛氏的30世孙。 这样一来,吴文光教授关于毛敏仲出生地在衢州,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推论,终于找到了确凿的史实依据。”[1]

作品风格

毛敏仲的音乐作品受到南宋当时纷繁复杂的国家政治和人民水深火热生活的影响,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丰富多彩的“词体歌曲”、富有交响意味的古琴音乐、初绽绿叶的戏曲和说唱音乐、专业和民间音乐队伍的发展和壮大以及对音乐理论新的探索和建树,使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呈现出纵横交错、纷繁复杂、更具个性化的特点。南宋定都临安后,南北著名琴家纷纷汇集杭州,继而形成了在中国古琴史上风靡一时的浙派古琴。毛敏仲所属的浙派的演奏方法用比较特殊的乐句和繁多的掐法规律来掌握,其特点是清、微、淡、远。

传世名曲

毛敏仲一生所作的传世名曲很多,在琴界很有影响。其所作名曲主要有:《渔歌》、《樵歌》、《山居吟》、 《列子御风》 、《庄周梦蝶》、《禹会涂山》等。

《渔歌》是根据柳宗元《渔翁》诗意所作,所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云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从毛逊晚年的行为来看,他始终没有忘情于功名,只不过由于他在宋代未曾得到统治者的赏识,才对现实有所不满,后来别无出路,便把自己置身干虚无的境界之中去寻求超然之乐。他的《列子御风》,《广寒游》等曲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然而他毕竟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那么又只好寄情于渔椎,在高山清流之间找到一点安慰,这也就是《渔歌》、《樵歌》、《山居吟》等曲的创作动机。

《樵歌》是元兵破临安后,毛敏仲一度隐于山林时作者借放情山水来解脱精神上的苦闷,但它是通过动人的形象来体现的。乐曲的基本旋律可能原是一首民歌,所以给人一个樵者伐木而歌的鲜明印象,曲调是乐观、明朗的。

《山居吟》以山居生活为题,以山月江风、甘泉林石为趣,写巢云松于丘壑之士,澹然与世两忘,不牵尘网,乃以大山为屏,清流为带,天地为之庐,草木为之衣,枕流漱石,徜徉其间之趣。

《列子御风》取《列子》黄帝篇“御风拟神游六合”之意所作。

《庄周梦蝶》取意《庄子》 ,写庄子夜梦自身化为蝴蝶,逍遥自在,终不知是自己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化成了自己。其曲甚为潇洒。 《

禹会涂山》写禹继舜之位后,巡狩于会稽涂山,承唐虞之盛,会天下诸侯,执玉帛来朝者万国。毛敏仲北上大都时,改此曲名为《上国观光》,献给元世祖。但却未得到招用。

视频

龚一古琴独奏--《渔歌》

古琴曲欣赏《山居吟》弹奏:张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