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死去蝴蝶的翅膀(慕斯)

死去蝴蝶的翅膀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死去蝴蝶的翅膀》中国当代作家慕斯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死去蝴蝶的翅膀

标题源自一部青春期小说——买《周易》的时候店家送的!读这种青春期小说并不需要费什么精力,就好像我那似乎从未存在过的青春期一样,随手翻翻就是几年的光景。但,这并不代表我的青春期没有任何值得记住的亮点,一如这句洋溢着青春期气息的话就被我记了下来。随后,有一对死去蝴蝶的翅膀,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的窗台上。那只蝴蝶的死亡日期不可考,因为它的躯干已经不见了——那对翅膀像是被生生揪落,然后摆在那里。至于它为什么会死在那里,我也兴趣缺缺。只是书名(文字意境)与实际生活在某个时间点的高度重合让我对“死去蝴蝶的翅膀”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有点像某种宗教的预言,显得特别深刻、神秘,还透露出些许的诡异。一瞬间,我感到那对死去蝴蝶的翅膀上的花纹透露出令人窒息的决绝和惨烈。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死亡吗?

我想起一个关于逃亡的故事。伍子胥潜逃的路上,遇到一个救命船翁。可伍子胥却害怕船翁泄露了自己的去向。闻言,船翁自杀明志。有人说,船翁情怀高远。有人说,船翁视死如归。还有人说,前人轻死。这是一个新颖而大胆的观点,又是一个越想越有道理的观点。试想一下,今人,又有多少能为了一个陌生人而自杀的?现代人对于死亡的了解相比先人有进步的同时,对死亡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排斥和抵抗。越是排斥和抵抗,越是赋予了死亡更多难以道明的含义。而,前人,在对死亡的敬畏下低头,甚至像船翁那样放弃生命,轻松得让人难以理解。

走出人类社会,死亡看上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生死循环,理所应当。我觉得动物不怕死,动物怕饿。而饿,会带来死亡。那么动物又应该是怕死的。所以,动物猎手在捕猎的时候会拼命,猎物在逃亡的时候会拼命。但我依旧认为动物确实是不怕死的。象有象墓,龟有龟冢。就连家养的狗在察觉自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都不愿意回家,而是独自找一个偏僻的地方,等待死亡的到来。这次,动物们没有逃。我不禁想问,死亡对于动物而言,意味着什么?

再回想起我窗台上那对死去蝴蝶的翅膀,真的,只有一对翅膀而已。那小小的身体,腐败得连气味都没有被我察觉到,就消失了。那对翅膀,或者可以编一个故事,煽情的,催人泪下的。也可以是励志的,催人奋进的。可是,为什么要编故事?难道蝴蝶的死,是不应该发生?人们习惯于把死亡视作是一件十分特别的事情。台湾有个学者写了本书叫《生死学》,星云大师也讲“生死学”,教人看淡生死。只不过,越是想要劝人看淡,却往往让人看得更重。“六十知天命”,生老病死,这就是天命,怎么违背?但是,人定胜天,也是老祖宗说的,所以,惜命、爱命,为了活,不惜一切。老祖宗,真纠结。留给子孙的,是无比纠结的心理负担。一代又一代背负着天底下最难解的命题,实在是艰辛。所以,我们需要被励志、我们需要被鼓舞。那些“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故事需要被歌颂。那对死去蝴蝶的翅膀,也可以有一段过往。

我的联想总是很多,多到有点纷杂,以至于我的梦境,很多时候有些玄妙。当然,有时候也会跟死亡有关。我反正是不会像那个船翁一样,为了陌生人自杀。这一点上,我很自私。当然,也不会为了利益做出违背契约的事情。这一点上,我很有道德。但是,那只蝴蝶呢?应该是自私的。在我窗台上留下翅膀的那只蝴蝶,变身之前,只是一只虫 ,并且以我养的植物为食。它并没有因为侵犯了我的物权而感到愧疚,也没有对它的行为表示歉意。它和它的小伙伴们一起,吃光了我摆在窗台上的绿植,然后偃旗息鼓,改头换面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假装与我无关。出于道德,我原谅了它的自私。但是,出于自私,我惩罚了它的美丽——我将它的遗物——那对美丽的翅膀,故意遗忘在拥有年代感的窗台上,任凭灰尘掩盖其上依然醒目的花纹

小说里那对“死去蝴蝶的翅膀”,说的是青春期某种爱情,令人印象深刻又毫无意义。我窗台上那对“死去蝴蝶的翅膀”,说的是天理循环和人间冷暖,令人无奈又让人无法回避。而此刻的我,正在思考着该怎么把一篇叫做《死去蝴蝶的翅膀》的文字,做个了结。

[1]

作者简介

慕斯,高级编辑、作家,曾任《东营日报》副总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