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是一座位于武汉市内的跨越长江的公路大桥,也是武汉二环线北端跨长江通道,是武汉第七座长江大桥。北接汉口发展大道,南抵武昌和平大道。其正桥长2922米,总长6507米,两个主跨均为61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三塔式斜拉索桥[1]

本桥已于2011年12月31日通车。然而,多家媒体指称大桥为了赶在2011年通车,导致工期过于紧张,难以保障施工质量。相对的,官方称工期的缩短是因为采用了新技术,质量可以放心。

建设历程

2008年8月1日,二七长江大桥奠基兴建。

2011年6月13日,二七长江大桥进行桥面施工的阶段;同年9月27日,二七长江大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12月31日,二七长江大桥竣工通车。

2018年1月1日,二七长江大桥取消ETC收费,并拆除相关设施。

2019年1月10日,二七长江大桥进行主塔重涂装工程[2]

桥梁位置

二七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距上游武汉长江二桥3.2千米,距下游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6.7千米,西起汉口区竹叶山立交,接武汉大道、二七路后,上跨长江水道,南至武昌区红庙会立交;该桥是武汉二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汉口区至武昌区的重要通道。

建筑设计

整体布局

二七长江大桥分别由上主桥、陆地南北引桥、三座桥塔、及其各立交匝道组成,全路段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

设计理念

综合各方面考虑,二七长江大桥采用双索面三塔斜拉桥结构设计;而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遵循三维空间中有良好、和谐的比例,表现出桥塔应有的特征与建筑格调,设计必须精炼、简洁、没有赘余构件,以及突出该桥与长江相协调的整体气势,造型创新,有别于当时武汉已建的四座双塔斜拉桥,展示景观唯一性,体现武汉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与魅力,最终在桥塔的造型上,采用了花瓶形为基础进行造型优化。

设计特点

二七长江大桥主桥为双索面三塔斜拉桥,斜拉桥主梁采用混合两,其中汉口区及武昌区便夸为混凝土梁,其余梁段均为工字形截面钢-混结合梁。桥塔为花瓶形,采用平行钢绞线拉锁,斜拉索上端锚固于塔柱上,下端锚固于主梁锚拉板上;4号吨为中塔墩,其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3好、5号吨为边塔墩,其基础采用钻孔桩。主桥2-6号墩间主梁为-混结合梁,结合梁受拉区域为工字形钢梁,钢梁间设置横2梁,在横梁中部设置全桥通长的小纵梁,钢梁标准阶段由钢主梁、横梁、小纵梁、锚拉板组成,各杆件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结合梁受压区域为预制C60混凝土桥面板,通过布置在钢主梁、横梁以及小纵梁顶端的剪刀钉与钢梁结合。

设计参数

二七长江大桥主桥采用(90+160+2x616+160+90)米跨径布置,桥面净宽30.5米,设置8车道;桥塔承台以上高209米,全桥共264根拉索。全桥钢梁共117各节段,分6种类型,5至6号墩、2至3号墩之间各有13个节段,5号3号墩至中跨跨中中心线各有22各节段;4号墩两侧共有45各节段;标准节段长13.5米、宽1.44米、高2.935米,工字形钢主梁顶板宽900毫米、厚36毫米,底板宽1200至1920毫米,厚80毫米,腹板厚36毫米。

对武汉人的城市记忆

自兴建而来,成为了武汉地标的一部分,是武汉人的城市记忆,号称每个武汉人都有跟武汉的大桥的合照。2017年长江日报征集1957-2017年市民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60年间每年选一张登出,成为了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

视频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 相关视频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
夜幕下的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如此美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