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步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步摇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

为中国传统汉民族首饰,西汉时在西域地区有其雏形进而吸收创新而来,约在东汉时经燕传入辽西,后又向东传入高丽鲜半岛及日本并对当地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步摇 来源 西汉
制作材料 金属、玉石 记载2 《后汉书·舆服志下》
记载1 《释名·释首饰》 名称来源 行步则动摇

形式分类

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流苏或坠子,走路的时 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步摇。

历史发展

步摇以金银玉石等质地,宋明以来一直流传的头饰。其形制与质地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征。汉代以后,步摇才逐渐被民间百姓所见,才有机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在贵族妇女中,还实行过一阵加于冠上的步摇冠。戴在头上较之步摇更富有富贵豪华之感。

步摇的概念,见于两汉时期,然而,它从一开始就被置放到一个礼服的范围之内,汉制规定,太皇太后、皇太后的祭服中的首服为“剪牦簂,簪珥,耳珰垂珠,簪玳瑁为擿,长一尺,上为凤凰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各一,横簪之。以安簂结。”又“皇后之服相同,步摇簪珥,惟用假结,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禄,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诸爵兽皆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珰,绕以翡翠为华。”这两段话,应该放在一起看,按《后汉书·乌恒传》所说:如中国之有簂、步摇。步摇,是和簂(即帼)这样的假髻具有同等地位的东西,接着分析皇后首服中步摇的描绘,“以黄金为山题”,就是以黄金为底架,上面饰有白珠。相类似的形制,比如在辽宁北票四花营子乡出土的两晋十六国时期前燕的金质花树状步摇,底部呈方形,上面为短而宽的树干,干上分枝,树身上穿挂桃形叶片,动则微微颤动,琮琮作响,虽然没有白珠,而是金叶片,但非常符合“桂枝相缪”的特征,这个金叶片,更象上文所说的“镊”,镊,在古代是指簪首的饰物。这些实物也为《释名》中关于步摇的解释,“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提供了鲜活的范例,再结合《后汉书·后纪》“邓皇后”篇中提到的,邓皇后“赐冯贵人王赤绶,以未有步摇,环佩,加赐各一具。”

历史记载

《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宋谢逸《蝶恋花》词:“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颜。”多见于我国少数民族鲜卑族的墓葬中。步摇初行于贵族妇女,后也行于民间。《玉台新咏二晋傅玄艳歌行》:“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珰。”[2]

制作造型

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点缀。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玲珑有致,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

制作材料

金属片

珠子 :各种材料,如水晶玛瑙珍珠等。

胶水或焊接用具等。

制作过程

  1.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金属片(做底盘的金属片一般选择一些大一些的金属片,花孔多一些的这样比较好后续加工)
  2. 用簪子做底(簪子棍建议用u型双棍——这样缠绕后会比较结实),放上金属花片做底座,用金属丝缠绕紧)。
  3. 底座上再继续用金属丝缠绕金属花(金属花一般选择花托即可)和珠子,叠加至自己喜欢的造型。
  4. 如果想在簪头上,作出颤珠的效果(就是接近传统工艺的那种),那就先用一根金属丝拧上一个珠子拧紧金属丝留得长一些··然后找一根针(绣花针)把金属丝绕着针缠绕成弹簧状·然后把针卸掉于是就成了。
  5. 簪头做好后,把缠绕用的金属丝塞进簪头的空隙里面,外边附上金属片,防止挂头发。(做出来的头饰,禁拉又禁拽,绝对结实)用9字针穿起珠子,吊在簪头下面,做流苏。簪子最下部的那个坠子如何制作:选择1:可以用t字针穿起水滴型珠子。选择2:可以选择水滴型或者柳叶型的金属片,用金属圈连接。选择3:直接挂细链。

相关视频

古风步摇制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