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步出夏门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步出夏门行》,又称《陇西行》,汉末组诗。曹操作。原是乐府旧题,收入《乐府诗集》,属《相和歌·瑟调曲》,《宋书·乐志》将其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时。主要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篇前有“艳”(即前奏曲),以下是《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塞》、《龟虽寿》4解(即4章)。1解《观沧海》,描写诗人亲临大海的所见景象。全诗写得既素净优雅,又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阔大胸怀,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句,境界极为壮观雄阔,后人评论认为“有吞吐宇宙气象”(沈德潜《古诗源》)。2解《冬十月》和3解《河朔塞》,写了北方寒冬时节的民情风物,表现了诗人对当地老百姓疾苦的关心, “写得苍劲萧瑟”(《古诗源》)。4解《龟虽寿》,与前3解以描写客观事物为主不同,它完全是抒写诗人的志尚。诗中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尘土”的生动比喻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等高度哲理性句子,表述了诗人对人生的达观积极态度。尤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句,传达了诗人老而弥坚的进取精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组诗充分体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悲凉沉雄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构成了所谓“建安风骨”的主体。其影响波及当时及后世的许多诗人。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192),占据兖州,诱降青州黄巾军,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世族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今湖北武昌西)。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敬他为武帝。遗著《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1]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2],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

视频

步出夏门行 相关视频

经典诗词朗诵: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

参考文献

  1. 文献的概念,豆丁网,2008-11-13
  2. 著作与论文的优势对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