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正是莼菜采摘时(汪万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正是莼菜采摘时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正是莼菜采摘时》中国当代作家汪万英的散文。

作品欣赏

正是莼菜采摘时

盛夏时节,走进重庆市石柱县冷水镇八龙村,蔚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朵,凉风习习,空气清新,连片的莼菜田如同铺展的绿毯,微风吹过漾起浅浅碧波,菜农们正忙着采摘莼菜。

八龙村村干部,披肩短发、绿色T恤、牛仔背带裤、皮肤白皙的小姐姐许茂杨和年轻帅气的杨伟,陪我去体验采摘莼菜。

清清的水田里,莼菜像一片片碧绿的铜钱密密匝匝浮在水面。29岁的村民陈小平头戴银灰色布帽,身着浅灰色卫衣,双手戴着黑色护袖,穿着齐腰下水连体雨鞋站在田中间,娴娴熟地摘着莼菜。见到陌生的我,她嫣然一笑。

穿上小杨为我提供的齐腰下水连体雨靴慢慢下田,水下的泥土绵软粘稠,双脚不住地往下陷,水很快没过大腿。我按照陈小平教的方法,左手扶着浮在水面上的塑料盆,右手往莼菜中轻轻一拂,碧绿的莼菜就露出了浅红的背面,在水下的藤曼中,红色的莼菜嫩茎叶被琼脂般的黏液包裹着,像熟睡的婴儿,十分惹人怜爱。莼菜茎叶随水流摇曳摆动,令人想起“吴带当风”(唐代画家吴道子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的韵致。我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轻轻托住黏黏滑滑的嫩叶根部,拇指迅速掐断,捞出水面放进盆里,生怕惊醒了她。

陈小平告诉我,她已种莼菜10年,今年种了5亩,5月1日开始采摘,5元一斤卖给专业合作社,已经卖了1万元,后面还能卖一万元。今年由于气温低、品种老化等因素,莼菜长得不好产量不如往年,但今年的莼菜价格比去年高了1.5元/斤。家里开有“聚客楼”农家乐,7月10日已开张,今年生意比去年好一点。她在家里边种莼菜边带2个年幼的孩子,丈夫在外搞装修,年收入10万元。

50岁的许仙林精瘦干练,经营着青坪莼菜专业合作社,两个孩子一个已上班一个读大学。他说,根据采摘的莼菜颜色分为红叶莼菜和绿叶莼菜,以前以绿叶莼菜为主,近两年以红叶莼菜为主。莼菜一年四季都可以栽苗,用手插进泥土,水特别深的地方,要用棍子戳下去,栽下去要3年后才能采摘。他家种植的200多亩莼菜,可能因为莼菜基地老化,今年普遍长势不好。40亩新基地的莼菜长势较好,今年可以采摘了。平时有10个村民在基地扯草,180元一天,采摘莼菜时有8个人,按3元/斤计算,多劳多得。今年合作社已收购3吨纯菜,预计还能收购50吨。他打算明年再流转200亩水田按有机食品的种植规程种植有机莼菜。

在民宿“竹林山庄”,48岁的老板娘全春香和45岁的村民王茂华正在阳光下熟练地进行莼菜分级,灿烂的笑容洋溢在脸上。我问她们白里透红的皮肤为什么如此粉嫩?她俩哈哈大笑回答“都是吃莼菜吃出来的”。全春香说,去年因为疫情,刚住满的客人被一个电话要求全部撤回去了。今年疫情控制得好,生意要好些,请了3个暑假工。

王茂华告诉我,她家里有一个老人,两个孩子大的上班小的读大一,老公在酉阳搞装修,年收入几万元。她是许仙林请的长期工,4500元一个月,负责莼菜杀青、分级,农家乐开张了也来帮忙。

在八龙村村委会,许茂杨等3个村干部在值守,不时有村民进来办事。得空的时候,三个年轻人要么在电脑上刷题,要么互相考试,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告诉我,村上有6个年轻人,副支书50多岁,平均年龄33.5岁,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且没有五险。他们边上班边学习边准备考试,不想给自己和家里增加压力。八龙村历来学习氛围浓厚,村里已经考出去4个村支书,这在全县都是罕见的。 [1]

作者简介

汪万英,重庆市石柱县西沱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