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歌德自传诗与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歌德自传诗与真》,自传性著作。约·歌德(见“浮士德”)著。本书由4部组成,第1部发表于1811年,第2部发表于1812年,第3部发表于1814年,第4部发表于1833年。中译本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刘思慕译。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歌德在晚年根据自己的回忆写出来的,它叙述诗人26岁(1775年11月)到魏玛以前的生活经历,是诗人从童年到青年的一段时期的回忆录。认为,传记的首要任务“在于在时代关系中描述这个人,指出整个社会对他有多少地方是抵触的或有帮助的,他怎样从中形成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果他是艺术家……他又怎样把它反映出来。”要达到这种要求,作家就得认识自己和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从自己的狭小的私生活进入广大的世界中,把直接或间接影响自己的众多的非凡人物形象呈现出来。书中描绘了一些非凡人物,如赫尔德、默克、德累斯顿的鞋匠等的肖像,论述了德国18世纪中叶的文学。第2部的第7卷一般被认为是德国文学史著作中最早的一篇。在歌德的笔下,“狂飙突进”运动的作家克林格和伦茨,教育理论家巴西多,神秘论者和唯心主义者雅各比兄弟,基督教民主主义者和《人相学》的作者拉瓦特尔,宗教思想家荣格—斯蒂林格等等,个个栩栩如生,透过他们,可以看到当时德国精神生活的一般情况。论述了作者的社会和文学活动。歌德在第2部的卷首写道:“一个人在青春时期所企望的,到晚年便得到丰收。”他在青春时期所企望的是顺应革命历史潮流,用改良的办法打破德国的丑恶现状,实现“在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人民”的大同理想。表述写作《葛茨·封·贝利欣根》和《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动机,晚年完成的著作,如《浮士德》、《哀格蒙特》等在他的青春时期的酝酿过程,构思以至动笔写了初稿(《原浮士德》)。还表述了他的文艺思想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对不少的思想和文艺的评论。

本书和《歌德谈话录》一样,是研究歌德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果说后者纪录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的经验的话,那么前者记下了诗人由诞生到成长以至成熟的历程。《诗与真》与其说是自传,不如说是“形成小说”或反思小说。苏联文艺学家扎东斯基认为,《诗与真》开创了19和20世纪德国的教育小说(见扎东斯基《19世纪欧洲的现实主义》,第26页)。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1]。《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2]

视频

歌德自传诗与真 相关视频

《歌德谈话录》:大文豪歌德思想与智慧的巨大宝库
复旦陈果哲学课-对死亡的理解,《歌德谈话录》你真的有看懂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