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楼观风语(叶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楼观风语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楼观风语》中国当代作家叶灵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楼观风语

抛开都市所有的繁华与喧嚣,我空囊上路。

沿着千年古道,循着当年老子骑青牛的足迹,我一路向西,目的地是终南山。

终南山下。远望,满眼郁郁葱葱,雾岚若缕缕轻纱,随意斜裹在山腰;近处,茂林修竹,绿荫蔽天,曲径通幽。林间的小溪曲曲弯弯,时隐时现。时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轻啄着周围偌大的寂静。我忍不住侧耳倾听——只有静。微风轻拂,一阵凉意袭来,浸入肌骨。瞬息,一切又重陷于幽静。我喜欢这样的静,纯粹,透彻。

楼观台坐北朝南,依偎在巍峨秀丽的秦岭北麓终南山之中。这里号称“天下第一福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迹,史称“仙都”。 其中的终南山,就是我们常说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的南山,蕴涵健康长寿之意。古人亦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叠翠,以楼观为最佳。”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传说在西周时期,有个叫尹喜的关令于此结草为楼,观星望气,楼观台因而得此名。老子李耳西游入秦,被邀至楼观讲道说经。楼观台里有一个叫说经台的地方,传说就是老子当年讲经的地方。这段美丽的传说为秀峰翠岭更增添了几许仙气。

一阶阶石阶,向远处无限延伸,消失在山林尽头。不知名的落叶铺满了台阶。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些人放弃在都市的工作机会,来到终南山,在此盖房种田,深入简出,过着一种归隐的田园生活——简陋的住房,简单的生活,仅能满足最低生存的条件。在这大自然之中,他们与山林为伴,和鸟儿相语,以甘泉为酿,采晨露以饮——心灵因此得以慰藉,灵魂从此回归宁静。生命越喧嚣,人越容易迷失。也许,只有来到这里,真切感受终南山的一草一木,才会真正地顿悟生命的本质。每个人都是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这种近乎原始的禅意生活,让生命愈趋于至简的本质——更加澄澈透明,却又充盈快乐。我羡慕向往选择纯粹地活着,但也只能是向往而已。毕竟,世俗的牵绊早已如无形的牢笼,紧箍着每个人。

欣喜之余,我快步拾级而上,不到十几分钟,双腿便觉得有些酸麻。我的心头,蓄满了诚意。仰望山顶,遥想千年之前的智者老子,正透过时光之隙笑看天下众生。我不觉又加快了脚步。山风掠过树尖,瞬间,阳光从枝叶间隙一股脑儿地哗啦啦洒向台阶,我踩着阳光一步步向上。

山气清新而温润,身体也觉轻盈了许多。微风轻梳翠叶,竹林婆娑多姿,山间烟云氤氲。隐隐间,丝丝细语若在耳际。我驻足细听,是风的声音,轻柔舒缓又清晰可辨。

终于看见“说经台”三个镏金大字了。说经台虽处山之阴,但却尽得其阳,翠竹环抱,古木参天,秀峦葱郁,给人一种幽深旷远之感。这里海拔仅580米的小山台因老子的说经而不平凡了。也许正是这南依秦岭,北瞰渭水的风水宝地,最终让老子选择了这里,想必是这里的山水让老子的心灵找到了栖息。《道德经》成就了楼观台,楼观台也成就了《道德经》。

隐约间,一阵清风迎面扑来,莫不是老子的道骨仙风?或许,这清风从几千年前就开始了跋涉,它是否穿越了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塞,盛唐的天空?不然连宋代的苏轼都曾感叹道:“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这清风荡涤着身上残留的浮躁,一时间,心凝神释,顿觉澄澈透明,与万化冥合,。

五千言的道德经,沐浴着千年的历史时光,如今仍字字珠玑,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老子的“道法自然”,不论是远古还是现在,都萌发着鲜活的生命力。今天,我空囊而来,不就是渴望疲惫枯竭的心灵得到自然的沐浴与滋养吗?物贵自然,人贵自然,而自然和谐,既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也是现今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

耳际仿佛传来了那浑厚而悠远的声音:“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想起登山的情景,登山之初人们大多脚步轻盈,急速前进。而不到几步,就气喘吁吁了。接着,大多人就一点点地放弃坚持,一点点地妥协,能坚持到山顶一览胜景的又能有几人呢?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老子的谆谆之语犹在耳际:“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寥寥数语,老子却道出了人生真谛。

对于名与利,老子智慧地阐释,让多少凡夫俗子能从中顿悟。凡事顺其自然,遵循自然之道,那人生的苦恼又怎会何其多呢?这些话语犹如清泉淌过心田,似清风拂过倦容,我细细地品味着。

站在说经台上,抬眼望去,好一个幽深的旷谷林海!周围的一切几乎全被绿色淹没了。夹杂着草木清香的山气,让人神清气爽。一树树不知名的花朵,随风摇曳。每年,在这里,它们如约静静地绽放,然后默默地凋零。它们在静候着什么,还是在憧憬着什么?一轮又一轮的春夏秋冬,一日复一日的明月清风,这一片亘古的宁静,成为永恒的风景。

说经台前院,有两个对峙的小亭,八卦悬顶,两亭下竖立着石碑,碑上刻的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𫖯隶书“上善池”三字,取意“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是啊,人生若能做到如此至境,才会真正拥有大境界、大体验和大欢欣了。

不觉间来到百竹园,我最喜欢竹子。眼前竹林郁郁葱葱,地面阳光点点,映着砖铺小径上泛起的隐隐青苔,婉转的鸟鸣更增添了几许雅静,这真是悟道修真的好去处。赏竹爱竹,古今皆然。苏东坡就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虚心拔节,婆娑清矍,不正是竹子的魅力?难怪当年在这里当县尉的白居易也吟出了:“日暖爱行深竹里,月明多在小桥头”的诗句来。我想,那阵风一定在这里驻足过。白居易也听懂了风语。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说:“中国人的特性中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都是来自道家的传统。中国如果没有了道教,就像一棵大树没有根一样。”根在叶就茂。深深扎根于千年历史土壤中的根,不知滋养了这一方土地上的多少灵魂。我庆幸,自己寻到了这里。

要离开了,我回望说经台,它早已隐没在一片绿色之中。一阵风过,周围悄然无声。 [1]

作者简介

叶灵,本名郑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