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楚门石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楚门石狮
[来源网站网址 图片来自网站名称]


楚门石狮,是玉环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中国浙江省玉环市楚门镇西南村楚门剧院门口。石狮创作于清代,本来摆放在庙门前,后在1970年代迁至现址。

玉环县楚门镇,位于浙江乐清湾东岸,北通温岭市,南过漩门湾与县城玉环相接,辖区面积37.5平方公里,是玉环县港北区域中心,北面连接清港镇、西面毗邻玉环经济开发区、东面连通沙门镇、南面连接芦浦镇、龙溪镇。相传,楚门古时原为海洋,丫髻山与西青山形成海中的峡门,元朝末年筑塘围垦后,曾有楚树(牡荆)丛生,故称楚门。

历史人文方面

东晋至五代初年,楚门隶属乐城、永嘉不一。五代开平二年(908)至宋、元属乐清县。一千多年前的楚门古镇,境内东面山区和塘垟一带已有人居住,而平原则是船舶出入的海湾,丫髻山与西青山形成海中峡门。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7),筑塘围垦后,曾有楚树丛生,故称“楚门”。明洪武二十年(1387)楚门设千户所,信国公汤和筑楚门城。清顺治十八年(1661),因南塘渐坏,命民户内迁而空其地。康熙九年(1670)开始允许外迁人员回归。雍正五年(1727)招集永嘉、平阳、黄岩、太平等地垦民修筑南塘,开荒耕种。雍正六年(1728)玉环建厅,楚门从太平(温岭)划归玉环厅,属温州府。此后,外地垦民、渔民、商贾、匠工、渔民等纷纷迁入定居,生息繁衍。民国元年(1912),属玉环县。民国二十年(1931)撤销村里制,设楚东镇和楚西镇,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奉省令推行保甲制,又合为楚门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称楚门人民公社。1959年4月,撤销玉环县建制,楚门由温岭县管辖。1962年4月,恢复玉环县建制,楚门仍属玉环县,一直至今。1992年5月,撤区、扩镇,原田马全乡和原外塘乡7个村并入楚门镇,原名沿用。

古镇楚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从东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来,楚门的灵山秀水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杰俊士,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文化。

历史

楚门石狮是一对创作于清朝石狮子雕塑,但具体完工时间有争议,一说雕刻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一说雕刻于道光年间(1821年至1850年)。石狮本来摆放在楚门镇西门大帝庙门前,不过这座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剩下石狮得以保留。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石狮亦受到一些损毁。石狮后来在1972年迁至西南村新建成的楚门人民剧院大门前,但是石狮原有的基座、石鼓等配套摆设都没有一同搬移过去,而是被人堆放在山北村一口水井旁边。楚门石狮其后在1981年7月8日列入玉环县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改称为玉环市文物保护单位)。

雕刻和造型

楚门石狮为两座分别呈现雌狮和雄狮形象的石狮子,同样高1.3米、身围1.85米,各以一块整石雕刻而成,石材为青色岩石,线头粗壮而雕工精细。两座石狮的狮头同样稍微歪斜,满头鬈毛,双目圆瞪,嘴巴半咧,口衔着石珠。雌狮左前肢轻抚一头小狮子,呈现母子相依景象;雄师右前肢踩着绣球,表现出雄健敏捷的形象。石狮迁至现址前本来立于基座上方,两座基座上分别刻有西元和农历的石狮建造日期(与石狮雕于光绪十一年的说法吻合),但现在的石狮已经没有基座。

参考文献

浙江城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