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榕树(桑科、榕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榕树(桑科、榕属植物))

大乔木,高达15-25米,胸径达50厘米,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树皮深灰色。叶薄革质,狭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全缘。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叶腋,成熟时黄或微红色,扁球形,基生苞片3,广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间有少许短刚毛;花被片3,广卵形,花柱近侧生,柱头短,棒形。瘦果卵圆形。花期5-6月。 榕树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直至加罗林群岛。榕树被评为福建省省树,榕树也被福州、赣州评为市树。

榕树(学名:Ficus microcarpa Linn. f.):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榕树
  • 别 名:细叶榕、万年青、榕树须
  • 拉丁学名:Ficus microcarpa L. f.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金缕梅亚纲
  • 目  :荨麻目
  • 科  :桑科
  • 亚 科:波罗蜜亚科
  • 族  :榕族
  • 属  :榕属
  • 亚 属:榕亚属
  • 种  :榕树
  • 命名者及年代:Linn. f., 1781

形态特征

榕树是大乔木,高达15-25米,胸径达50厘米,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树皮深灰色。叶薄革质,狭椭圆形,长4-8厘米,宽3-4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表面深绿色,干后深褐色,有光泽,全缘,基生叶脉延长,侧脉3-10对;叶柄长5-10毫米,无毛;托叶小,披针形,长约8毫米。

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叶腋,成熟时黄或微红色,扁球形,直径6-8毫米,无总梗,基生苞片3,广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间有少许短刚毛;雄花无柄或具柄,散生内壁,花丝与花药等长;雌花与瘿花相似,花被片3,广卵形,花柱近侧生,柱头短,棒形。瘦果卵圆形。花期5-6月。

繁殖方式

榕树虽能年年结实,但种子非常细小,脱粒也非常困难,因此多采用扦插或压条繁殖。

扦插

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大量育苗时,多在雨季于露地苗床上进行嫩枝扦插,成活率可达95%以上。北方可于5月上旬采一年生充实饱满的枝条在花盆、木箱或苗床内扦插。即将枝条按3节一段剪开,保留先端1-2枚叶片,插入素沙土中,庇荫养护,每天喷水1-2次以提高空气湿度,要注意防风,20天后可陆续生根,45天后可起苗上盆。

压条

为了培育大苗,可利用榕树大枝柔软的特性进行压条。先在母株附近放一个大花盆,装上盆土,然后选择一根形态好的大侧枝拉弯下来埋入花盆,上面压上石块,入土部分不用刻伤也能生根,2个月后将它剪离母体,即可形成一棵较大的盆栽植株。也可在母株的树冠上选择几根很粗的侧枝进行高压繁殖,不但成形快,操作也比较简单。

主要价值

经济:可作行道树。树皮纤维可制渔网和人造棉。气根、树皮和叶芽作清热解表药。

观赏价值

在华南和西南等亚热带地区可用榕树来美化庭园,露地栽培,从树冠上垂挂下来的气生根能为园林环境创造出热带雨林的自然景观。大型盆栽植株通过造型可装饰厅、堂、馆、舍,也可在小型古典式园林中摆放;树桩盆景可用来布置家庭居室、办公室及茶室,也可常年在公共场所陈设,不需要精心管理和养护。榕树可被制作成盆景,装饰庭院、卧室。亦可作为孤植树观赏之用。

药用价值

气根(榕须):苦、涩,平。祛风清热活血解毒。用于感冒,顿咳,麻疹不透,乳蛾,跌打损伤

叶(榕树叶):淡,凉。清热利湿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痢疾,泄泻。

树皮(榕树皮):用于泄泻,疥癣,痔疮。果实(榕树果):用于臁疮。树胶汁(榕树胶汁):用于目翳,目赤,瘰疬,牛皮癣

【壮药】古榕(柳城语)肛尖(峨语))拉姑西(安语)美累(林语)美雷钱(坡语)小叶榕(平语)气生根用于月经不调,治风湿,筋脉不舒,跌打,骨折;树皮治跌打肿痛;叶治咳嗽,骨折《桂药编》。

【畲药】避暑树,榕树须:叶治夜啼,慢性气管炎细菌性痢疾;气生根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果治疖肿《畲医药》。

【侗药】尚龙修,Sangp liongc xuh,尚龙枫(angp liongc hongh)根及叶主治挡朗(折)给冻榜(痢)侗医学》。

【瑶药】迥索单(秀语)气生根治阳痿,不孕症,治跌打,骨折《桂药编》。榕树须(ungh zoucndingx)神仙须:气根用于脑动脉硬化,脉管炎,肾炎水肿,阳痿及不育症;外用治腰肌劳损,跌打伤,骨折,烧伤。

科技成果

2022年6月26日,中国林学会发布了“十三五”期间林草科技十大进展。其中,林木全基因组与功能基因解析取得重要突破。绘制出榕树等10余种木本植物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示了林木适应性进化与遗传结构变异机制。 [1]

植物文化

遮荫

在孟加拉国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一株大榕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从它树枝上向下生长的垂挂“气根”,多达4千余条,落地入土后成为“支柱根”。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形成遮天蔽日、独木成林的奇观。巨大的树冠投影面积竟达1万平方米之多,曾容纳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在树下躲蔽骄阳。

在中国广东新会县环城乡的天马河边,也有一株古榕树,树冠覆盖面积约15亩,可让数百人在树下乘凉。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和浙江的南部都有榕树生长,田间、路旁大小榕树都成了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农民和过路人休息、乘凉和躲避风雨的好场所。

市树

福州市的榕树特多,所以称为“榕城”。榕树的果实扁圆形,生于叶腋,果径不到1厘米,可以食用。种子萌发力很强,由于飞鸟的活动和风雨的影响,使它附生于母树上,摄取母树的营养,长出许多悬垂的气根,能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入土的支柱根,加强了大树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这就是“独木成林”的奥秘。

福州植榕历史悠久,据宋乐史(930-1007年)撰《太平寰宇记》载,“榕……其大十围,凌冬不凋,郡城中独盛,故号榕城”。

宋福州太守张伯玉为防旱涝又编户植榕,呈现“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榕树便成为福州古城风貌特征之一。榕树叶茂如盖,四季常青,枝干壮实,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征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福州人精神。

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广大群众的举荐,决定命名榕树为市树。1997年8月28日,福建省人大第八届34次会议通过以榕树为省树的决议。(2015年)6月25日,赣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赣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赣州市“市树市花”的决定》,确定榕树为“市树”。

据了解,赣州市“市树市花”评选活动由市绿化委员会组织开展,自2014年9月开始实施,目的为通过评选“市树市花”活动,增强广大市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确立赣州城市“名片”,展示城市魅力。活动成立赣州市“市树市花”评选活动组委会,并成立“市树市花”专家评审组。专家评审小组推荐“市树市花”候选品种供市民投票。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广大市民的踊跃支持和参与,纷纷通过网络和微信投票,选出心目中喜爱的“市树市花”。“市树市花”专家评审组根据市民投票结果,确定拟选榕树为“市树”、杜鹃花为“市花”,经市政府审定后报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

据悉,榕树,是赣州市栽培历史悠久的乡土树种,具备本地地域特征和植物适应性,具有普遍性、认同感及一种独特的城市归属感和自豪感。

榕树果(中药名)

为桑科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 L.f.的果实。榕树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疮疖,臁疮。

形态特征

榕树又名榕、小叶榕、倒生树、赤榕、倒生木、不死树、细叶榕、避暑树、正榕、绳树、龙树、万年青。常绿大乔木,高15-25m,胸径50-70c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气生根(榕须),下垂,深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7-12mm;托叶披针形,长约8mm;叶片革质而稍带肉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5一8cm,宽3-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光亮,下面浅绿色,全缘或浅波状;基出脉3条,侧脉纤细,3-10对。隐头花序(榕果)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着生于已落枝叶腋,扁球形,直径5-10mm,成熟时黄色或微红色,基部苞片阔卵形,宿存,无总花梗;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花间有少数刚毛,雄花散生内壁,花被片3,近匙形,雄蕊1,花药与花丝等长;瘿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3,广匙形,花柱侧生,短;雌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与瘿花相似,但较小,花柱侧生,短于子房,柱头棒形。瘦果小,卵形。花、果期4-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800m林缘或旷野,野生或植为行道树。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果实。

性味:味微甘,性平。

归经:归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疮疖,臁疮。

相关配伍

治臁疮:榕树果实自坠入水中者,取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2]

相关论述

1、《福建药物志》:“消肿解毒。治疖。”

2、《泉州本草》:“治臁疮:榕树果实自坠入水中者,取捣烂敷患处。”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榕树(桑科、榕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欣赏“榕树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