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梨树白粉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梨树白粉病

梨树白粉病
原圖鏈接

梨树的白粉病是一种主要危害叶片的病菌,在世界上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沿海部位的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东部的主要产梨区分布比较严重。

基本信息

别 称: 梨树白粉病

常见发病部位: 叶片

常见症状: 白粉斑

传染性: 有

病原

Phyllactinia pyri(Cast)Homma 称梨球针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此外,Phyllactinia corylea(Pers)Karst,可寄生于梨,引起梨树白粉Phyllactinia corylea(Pers)Karst,可寄生于梨,引起梨树白粉病。P.pyri外生菌丝多长期生存,具隔膜,形成瘤状时附着器,内生菌丝主要通守叶上气孔侵入,在叶肉细间隙产生数个疣状突起,在突起上形成吸器,吸器刺入叶片海绵细胞吸取营养,分生孢子梗由外生菌丝向上垂直长出,稍弯曲,单条无色,有隔膜0-3个,分生孢子着生在顶端,分生孢子棍棒状爪子形,单胞无色,表面粗糙,中间稍缢缩,分生孢子大小63-104×20-32微米。闭囊壳扁圆球形,黑褐色具针状附属丝,无孔口,直径224-273微米。子囊15-21个,长椭圆形,内含2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至浅黄色,大小34-38×17-22微米。

症状

梨白粉病多为害老叶,发生在叶背面,初期病斑为白色霉状小点,逐渐扩展为近圆形白色粉斑。每片叶上霉斑数目不等,数斑相连形成不规形粉斑,甚至扩及全叶,上覆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后期在白色粉状物上,长出很多初为黄色逐渐变为黑色的小点(闭囊壳),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1]

分布与危害

梨树白粉病是一种主要危害叶片的病菌,在世界上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沿海部位的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东部的主要产梨区分布比较严重。

危害症状

多图

梨树白粉病最初在叶背面产生圆形的白色霉层,继续扩展成不规则白粉状霉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外生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分和孢子梗。生白色霉斑的叶片正面组织妆呈黄绿色至黄色不规则病斑,严重时病叶萎缩、变褐枯死或脱落,后期白粉状物上产生黄褐色至黑色小颗粒。

传播途径

梨树白粉病的病菌主要以闭囊壳在落叶上或黏附于短枝梢上越冬。第二年夏初子囊孢子成熟,孢子借气流、风传播,进行侵染,在病叶上生成分生孢子后可借风雨行多次再次侵染,一般在7月开始发病,8~9月为发病盛期。

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凉爽,秋季晴朗的年份病害易流行。树势衰弱,树冠密闭,通风透光不良,土壤黏重,偏施氮肥或肥料不足,特别是钾肥不足或管理粗放的梨园均有利于发病。茌梨、秋白梨苹果梨康德梨发病重,其他品种一般受害较轻。[2]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源,在冬季修剪或梨树发芽时,剪除病枝、病芽和病梢,秋、冬季清除落叶并集中烧毁。

2、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疏剪过密枝条,控制灌水,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树体抗病力。

3、在梨树发芽前喷一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死树上的越冬病菌。于梨树花前和花后各喷一次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等喷2~3次。在7月上中旬喷1~2次杀菌剂,如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等。

4、在苗圃中,梨幼苗发病初期,可连续喷2~3次45%晶体石硫合剂、30%固体石硫合剂3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等。[3]


相关视频

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三)梨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