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梓潼九龙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梓潼九龙庙
[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中文名: 梓潼九龙庙

外文名: Kowloon temple in Zitong

地理位置: 绵阳市梓潼县城东南面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早上9:00—晚上5:00

景点级别: 县级

占地面积: 2 km²

著名景点: 柏树森林

梓潼九龙庙,距绵阳市梓潼县城东南面30多公里,在仁和镇烈火村与大新乡秋树村交界处。九龙庙周围漫山遍野都是柏树,山清水秀,风景迷人。

站在九龙庙侧的前头岭“观望台”上,遥望远处,群山起伏,象大海的波涛翻涌,尽收眼底,那种优美、诱人、美不胜收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1]

历史传承

九龙庙山脚下的老人们说,先辈们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两个游方高人行至九龙庙(后来所建)所在的山脚下突然止步,非常惊讶的驻足观望、环顾四周良久后,指着面对的山说,这座山的走向是一条龙,山下压着九条龙。当地人们受此点化,就把这座山称为九龙山,把后来在山上建的庙称为九龙庙。参见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子士人膜拜者-中华文昌》书中图4.58至图4.62所示。

据《可爱的大新》(又称《大新乡志》)记载:“九龙山,源于剑门山南延,原名回龙山。唐宋以来,禅堂佛殿,屡有修建,构成四台两院,内设一十八殿,殿阁辉煌,塑像精湛,四时祭祀,香火不绝。党的政策开放,现已基本恢复旧观。山色秀美,风光旖旎,四乡群众,登山赏景,赞叹道:壮丽景色入眼帘,碧空翡翠满人间。九龙庙,位于大新秋树与仁和烈火两村交界的九龙山垭上。历史悠久,初建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有会灵殿3间,塑东岳、城隍等神像。清雍正八年(1730年)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增修前殿及两廊,塑文武帝君、三霄圣母等神像,殿宇增至32间,内设18殿,殿阁辉煌,四时祭祀不绝。解放后曾有毁败,现已恢复至45间,创10殿,为九龙山一娱乐中心。”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位于九龙山的九龙庙,就是一首空灵之歌。唐代以来,九龙庙传灯续焰,常住兴盛,法脉绵长,宗风远播。千百年香火旺盛,佛声嘹亮,晨钟暮鼓响彻数十里。寺庙所在位置极佳,周围几十里可见。庙宇寺院深深,排列错落有致,鳞次栉比,规模恢宏,远近闻名。每逢春、秋庙会,香客如云,演戏说书、打拳射箭,热闹非凡。

九龙庙左侧200米处一块约600平方米的平地上,原有梓潼大兴、仁和、文兴和盐亭柏梓等地同姓同宗的张姓先祖们修建的张氏宗族祠堂,与九龙庙相映生辉。祠堂为立木双料宫殿古建筑,斗拱结构,正面三间加左右转角两侧各一间,开间、纵深、高度均很大气,占地约300平方米。祠堂雕梁画栋,结构精美,正面全为木板落地装饰,透格窗户,大门和两道侧门上,绘制着关公、钟馗等门神,右边靠北墙壁,全用条石码砌,周围古柏掩映,后面石岩耸立,前面青山脚下是始祖显龙墓地。祠堂堂屋正中,呈宝塔形供奉着张姓列祖列宗的牌位,最上面一个是始祖灵牌。堂屋两边的横梁上,写着张姓先祖中名门望族的名字。祠堂位处山腰,气势宏伟,视野辽阔,居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人们无不赞叹那里是个风水宝地。

1951年,九龙庙最后一位主持释乐法师(出家前姓王,当地人称王和尚)圆寂,世寿78岁,僧腊46载。他善根深厚,慧根通利,青少年时就倾心向道,终看破红尘,半路出家。他和先师们一样,悲心殷重,处事圆融,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在法务活动、僧才培养、文化传播、社会慈善、教化民众等方面,皆能以超常、圆通的智慧处之,对待尊长恭敬有加,对待后学热情关怀,对待施主不失本分,对待信众平易近人。他誓愿宏深,起衰继绝,殚精竭虑,为法忘躯,广受僧俗爱戴。在1966年开始后的“文化大革命”中,释乐法师墓碑被毁,坟地尚存。

1953年,政府拆了九龙庙,用所卸瓦、木,修建了大兴乡小学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九龙庙附近秋树、烈火、金观、两河、里仁、天乐等六七个村张、梁、杨、周、王等姓的村民们自筹资金,重建了九龙庙。参见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子士人膜拜者-中华文昌》书中图4.63所示。

1961年,社集体组织拆除了张氏宗族祠堂里的张姓列祖列宗灵牌,用于建造农用水车。

1971年,梓潼县革命委员会以售价1000元、税金60元的价格,将张氏宗族祠堂卖给了九龙山下老家坪一户人口多房子少的张姓人家居住。1980年,该户人家拆除所买房屋,择址另建了住宅。至此,原张氏宗族祠堂祠毁基存。有些传统的东西,失去了颇觉可惜,上面有一代代的文化记忆,那是地方文化的根脉。

九龙山下张家岩年近八旬的退休教师张洪载老人,小时候曾在九龙庙学堂读私塾六年,现保存着一本当年从九龙庙的庙宇、石碑、戏台、学堂墙壁和与张氏宗族祠堂抄录的云游僧人、过往文人学士、当地名人题写和敬录的古人诗词、楹联,其中部分诗词、楹联如下:

其一,《梓潼峰景》:

七曲文光射斗牛,凤凰展膀盖兜鍪。青龙铜鼓云相接,白塔潼江水自流。园子潭边渔吹浪,长乡宫下雪消秋。猪羊一处头头对,梓邑从来帝子游。

其二,《剑门读碑》:

李白诗碑虽未残,苔侵苏蚀不能看。可知苏蚀非无意,免得人咏蜀道难。

其三,《石马》:

石马生来在剑州,乾坤留下几千秋。风吹片片无毛动,雨洒飘飘有汗流。芳草成堆未入口,金鞭任打不回头。槽官猛力难牵转,天地为栏夜不收。

其四,《剑门关》:

飞栈连云接剑山,马蹄直踏白云间。摩空双锷高千丈,雄锁巴西第一关。

其五,《负佳人过江》:

二八佳人阻溪流,书生践作渡人舟。两只玉手攀花手,一个龙头对凤头。三寸金莲浮水面,十分春意惹人愁。轻轻放在河岸上,不言不语各自休。

其六,《嘉庆王求贤》:

学生孺子未变蛟,苦读寒窗日夜熬。假若稍得侥幸处,联科级第把名摽。那时才饮鹿鸣宴,头戴乌纱换紫袍。文质彬彬朝王驾,加官进禄保皇朝。

其七,《宋真宗励学》:图4.64所示。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其八,《李部堂示民》:

煮饭无如煮粥强,大家耐过这时光。一食权作两食用,三日匀为六日粮。贵客临门茶当酒,良朋到舍菜和汤。莫言本部堂诗俗,唯愿吾民岁月长。

其九,《戒淫词》:

风月场,烟花界,茫茫孽海噫吁嘻,危乎殆哉。读书人,需要想昌荣后代;读书人,需要想为官作宰。切莫学,浪子风流,公爷气概。趁祖宗,田园尚在;趁自家,青春少爱。今日花街,明日花街,把富贵功名丢在天涯路外。细思想,该与不该?祖宗钱财,该由他几世挣来;祖宗阴德,该由他几世修来。只为你,好飘流,尽把风流卖;只为你,好顽皮,尽把田庄卖。落得个,浪子声名,风流过恶,终生没益。细思想,该与不该?说什么,花心柳眼;说什么,杏面桃腮;说什么,容装焕采;说什么,好好真真,才华绝代。无非是,装的妖痴,演的声容,描的粉黛;无非是,一种情魔,一具孤客,一般的妖和怪。花尽钱财,买得个面狐猪八戒。细思想,该与不该?

其十,戏台楹联:

装谁像谁谁像谁谁又像谁,是我非我我非我我亦非我。

周边景区

九龙山

九龙庙所在的九龙山,从东、西两个方向看,都酷似一条龙,参见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子士人膜拜者-中华文昌书中4.65所示。

站在九龙庙向东看,蜿蜒起伏十多公里,盘据在大兴秋树、金观、两河村。龙头是秋树二社前头岭,龙头与龙项之间呈现自然的抛物线形,龙身起自大梁上、尖峰岭、吼狮垭,经秋树九社元堡子,山脊左弯经金观村周家湾天堂山、秋树三社五房湾到两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前称青龙)村六、七社山脚河流名叫小龙滩,即龙头自秋树村二社起,龙身自然弯曲经秋树村五、六、八、九、七、四、三、一社,连接两河村六、七社,山形自然变低成龙尾,山脚连接两河有一、二、三、七社的小龙滩,酷似龙由小龙滩跃出,龙头昂首在秋树前头岭,龙尾浸在两河小龙滩。站在九龙庙东侧,可观赏到龙身大部。在九龙庙下的张家岩,即可观赏到龙的全身。

站在九龙庙向西看,连绵不断近二十公里,雄踞在仁和烈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前称西坪)、天乐村,盐亭茶亭乡龙前村二郎山两岔滩,到茶亭乡场河边,龙头是烈火八社前头岭,龙头与龙项之间呈现自然的抛物线形,龙身起自大梁上尖峰岭二庙垭,山脊右弯经烈火六社狮谷山、四社元柏树,天乐村,到盐亭茶亭乡龙前村两岔滩,即龙头自仁和烈火村八、九、六、四、三社,三庙场,天乐村四、三、二、一社,至盐亭茶亭乡龙前村二郎山(龙滩庙),山形自然变低成龙尾,山脚连接两岔滩,一直到茶亭乡场边的莲花湖。站在九龙庙西侧,亦可观赏到龙身大部。

风水之学,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九龙山,站在前头岭东西方向看都是一条龙,龙尾都与河水相连,且是同一条河流,上游是小龙滩,顺流而下汇入两岔滩。九龙山麓有前头岭、小龙滩、两岔滩、莲花湖和纯净的空气,茂密的柏树林,与古人“水藏青龙、山卧白虎、林育朱雀、土含玄武”不谋而合。梓潼张崇荣有诗为证:“九龙本奇山,如龙蜿而蜒。龙首前头岭,龙尾伸天边。古刹名四方,香火旺千年。人杰地亦灵,美哉一洞天。”

九龙山林木蓊郁,土地肥沃,自有人类居住以来,被滋润哺育的人们,认为九龙山真正像一条龙,相信九龙山很灵验。说也奇怪,一百多年前,确实有个姓张名天相的人,生了9个儿子1个女儿,人们暗暗称奇,这九龙山真有奇人生出了九个儿子,方圆百十里没听说过有第二个,被人们称为九龙一凤。儿子们长大成人后,当地方圆百十里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要嫁给这9个潇洒、英俊的小伙子。后来大儿子锡卿娶了大户人家的千金蒙氏;二儿子锡宽娶了大户人家的千金独女梁氏,三儿子锡山娶了大户人家的千金范氏,四儿子锡甲娶了大户人家的千金梁氏,五儿子锡恺娶了大户人家的千金梁氏,六儿子锡政娶了大户人家的千金梁氏,七儿子锡锐娶了大户人家的千金独女赵氏,八儿子锡胤娶了大户人家的千金张氏,九儿子锡揆娶了大户人家的千金梁氏;女儿烈芳嫁给了当地一大户梁姓人家。到现在,这9儿1女的儿孙已繁衍到数百人,遍及全国各地。

民国22年(1933年)夏天涨大水,天相老人带着他的儿孙们在堂屋后头九龙山脚挖土垒沿沟,挖出了白色“龙骨”(实为远古动物化石),一下轰动乡里,人们深信九龙山真正有龙了。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还在那里挖出过“龙骨”,并且一直珍藏在家里,谁有肌肉创伤,就从“龙骨”上刮下粉末,敷于伤处,既止血,康复得也快。

据秋树村张姓老人们说,始祖张伯通于明洪武24年(1391年)高中进士,从江南松江府华亭县集贤乡(今上海市金山区集贤街道办事处)送仙桥民籍游宦入蜀,作为朝廷命官,先后被明朝皇帝授任南部、盐亭两县县令,后居家盐亭城郊水南灞,传十余世,后裔张汉杰于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自盐亭水南灞分支,移居剑阁(现梓潼)大新九龙山下老家坪。十七世纪后期,张汉杰的重孙张显龙率儿子张芝栋、张芝祯、张芝祥及十多个子孙在九龙山、秋树岭和金观村张家湾连续数年大规模栽植柏树几万株,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合抱不交的大柏树漫山遍野。从1958年开始,“争上游,放卫星,跑步实现共产主义”,大办钢铁运动和瞎指挥、浮夸风,铺天盖地砍伐古柏,用于修铁路铺枕木,作柴禾“炼钢铁”、“熬烤焦”,以及大队、生产队烧窑取炭,六十年代后期修建大队办公场所和生产队保管室,十余年间古柏林荡然无存。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张家岩、张家湾尚存几人合抱不交的“大柏树”、“五杈树”等几株古柏。张家岩有一棵“大柏树”,该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见证着景区数百年来特有的惬意和闲适、平静与安详,参见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子士人膜拜者-中华文昌》书中图4.66所示。

柏树森林公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提倡退耕还林,鼓励老百姓植树造林。九龙山景区老百姓踊跃积极植树护树,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恢复了九龙山昔日的风采,九龙庙景区更加迷人,当地人称九龙山景区是天然氧吧—九龙庙柏树森林公园,参见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子士人膜拜者-中华文昌》书中图4.67至图4.74所示。

景区内,还有明末清初至十九世纪中期张显龙及他的第六、七、九世孙张文勋(老家坪)、张国剑(大湾头)、张正现(老家坪)带领子孙和乡亲们,为防御、抵抗兵匪、盗贼袭击训练、演武、防御的 “操场觜”、“寨子山”、“观望台”等遗址、遗迹。游览此地,遥想当年,追溯历史,似觉那里回荡着唐代以来民间香烟鼎盛的喧嚣声,几百年间老百姓栽植柏树、欢快劳动的笑语声,人们演武挥鞭的马蹄声,当地村民保护生命财产与歹人搏斗的刀剑碰击声。

漫步景区小道,抚今思昔,兴之所至,恍惚间便有俯仰天地、思接千载之意味。

每年春节和农历二月十五、八月十五,到九龙庙赶会,到九龙山景区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九龙山景区远离城市喧嚣,拥有青山,溪水,蓝天,白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置身景区,呼吸一口气神清气爽,喝一口山泉水沁人心脾,吃一顿农家饭味美可口,令你心旷神怡,乐不思归,流连忘返。

从梓潼县城长途汽车站向东出发,在通大新公路上趋车四五十分钟,行至仁和镇与大新乡交界处的吼狮垭,走右边通仁和镇烈火村公路两公里,就到九龙庙景区了。

朋友,一起去吧!

参考来源

  1. 九龙庙赋,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