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梓叶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梓叶槭

中文学名:梓叶槭

拉丁学名:Acer catalpifolium Rehd.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无患子目

科:槭树科

属:槭属

亚属:槭亚属

种:梓叶槭

命名者及年代:Rehd. ,1911

梓叶槭(学名:Acer catalpifolium Rehd. )是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平滑,小枝圆柱形,无毛,冬芽小,卵圆形;鳞片近于无毛。叶片纸质,卵形或长圆卵形,基部圆形,先端钝尖具尾状尖尾,上面深绿色,下面除脉腋具黄色丛毛外,叶柄无毛,伞房花序,花黄绿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萼片长圆卵形,先端钝形,花瓣长圆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两性花中的雄蕊较短,花丝细瘦,花药黄色,花盘盘状,子房无毛,花柱细瘦,小坚果压扁状,卵形,淡黄色;4月上旬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周围各县。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阔叶林中。

本种为中国的特有植物。作为行道树,极为相宜。木材良好,可制造各种器具。[1]

形态特点

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平滑,深灰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无毛,当年生的嫩枝绿色或紫绿色;多年生的老枝灰色或深灰色,皮孔圆形。冬芽小,卵圆形;鳞片6枚,近于无毛。

叶纸质,卵形或长圆卵形,长10-20厘米,宽5-9厘米,基部圆形,先端钝尖具尾状尖尾,不分裂或在中段以下具2枚微发育的裂片;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除脉腋具黄色丛毛外,其余均无毛;初生脉和次生脉均在上面微凹下,在下面显著;叶柄无毛,长5-14厘米。

伞房花序长6厘米,直径20厘米,具长2-3毫米的总花梗;花黄绿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四月于叶初生时开放;萼片5,长圆卵形,先端钝形,现凹缺,无毛;花瓣5,长圆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4-5毫米,宽1-5-2毫米,无毛;雄蕊8,在雄花中长3-3.5毫米,两性花中的雄蕊较短,花丝细瘦,无毛,花药黄色,近于球形;花盘盘状,无毛,位于雄蕊的外侧;子房无毛,花柱细瘦,2裂柱头反卷,小坚果压扁状,卵形,长1.5厘米,宽6-8毫米,淡黄色;翅长3.5-4厘米,上段宽14毫米,下段宽6毫米,连同小坚果长5-5.5厘米,嫩时绿色,成熟时淡黄色,展开成锐角或近于直角;果梗长2-3厘米。花期4月上旬,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梓叶槭分布区的气候温暖潮湿,雾期长,雨多,年平均温17℃,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土壤为紫色砂页岩及石灰岩风化而成的黄壤或山地黄壤,pH值5--5.5。常生于土层较厚、腐殖质含量丰富的低山或浅丘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中,高可达树冠第一亚层,郁闭度0.7--0.9。

分布范围

产四川西部 平原周围各县,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阔叶林中。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选择与梓叶槭立地条件相适应的小环境作苗床。因种子失水后容易丧失发芽力,10月采种后,应立即进行条播,次年春即可出苗。但梓叶槭种子的虫害严重,播种前应精选种子,并用药剂处理。

主要价值

梓叶槭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又为槭树科槭属中较原始的种类,对探讨该科的系统演化及地理分布等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其树干高大,材质坚硬、致密,为优良的用材树种。

其树形优美,冠幅大,又可作绿化观赏树种。

品种保护

梓叶槭的分布区内,除峨眉山自然保护区外,因而,多残存的梓叶槭应积极进行宣传,加强对母树的保护,严禁砍伐,在植物园及有条件的公园可进行引种繁殖。

参考资料

  1. [1],厉害了!安化江南镇1500年的梓叶槭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树” 益阳旅游,20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