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梅尔文·克兰兹伯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梅尔文·克兰兹伯格

图片来自reddit

出生     1917年11月22日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逝世    1995年12月6日

母校    阿默斯特学院,哈佛大学

曾任    乔治亚理工学院科技史教授

成就     美国技术史学会的建立者之一

梅尔文·克兰兹伯格'英语:Melvin Kranzberg,1917年11月22日-1995年12月6日,又译为梅尔文·克隆兹伯格[1]等),是一名美国史学家,曾任凯斯西储大学历史教授及佐治亚理工学院科技史教授。

克兰兹伯格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本科毕业于阿默斯特学院,硕士及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之后奔赴二战欧战战场,并因审问被俘的德国囚犯并从中得到纳粹军火库的位置而获得一枚铜星勋章。他也是巴顿军中九名审问官中未遭杀害的两人之一。

克兰兹伯格提出了自己认知中的技术定律,第一条为“技术非善非恶,也不是中立的[2]。”

克兰兹伯格还是美国技术史学会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的建立者之一,并在1983年-1984年间任该学会主席,此外他还是《技术与文化Technology and Culture》期刊的常任编辑以及技术史学会下属其他期刊的常任编辑。1981年,他将《技术与文化》期刊转交给了史密森尼学会。史密森尼学会也因此建立了一项以他为名的奖项,该奖项每年向从事科学技术论文准备工作的博士生提供4000美元的奖学金。1967年,克兰兹伯格获得技术史学会颁发的李奥纳多·达芬奇奖章Leonardo da Vinci Medal

霍华德·西格尔Howard P. Segal在《弗吉尼亚季刊the 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中对克兰兹伯格进行了详尽的半传记式致敬[3]

克兰兹伯格协助建立了国际技术史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4]

克兰兹伯格的技术定律

克兰兹伯格的六条技术定律分别为:[5]

  1. 技术非善非恶,也不是中立的。(Technology is neither good nor bad; nor is it neutral.)[译注 1]
  2. 发明是需要之母。(Invention is the mother of necessity.)[译注 2]
  3. 技术是成套出现的,只不过配套内容或大或小。(Technology comes in packages, big and small.)
  4. 尽管技术可能是引发诸多公众问题的主因,但在技术政策的制订中非技术因素占了主导地位。(Although technology might be a prime element in many public issues, nontechnical factors take precedence in technology-policy decisions.)
  5. 所有历史都是互相有关的,但技术史的相关性是最强的。(All history is relevant, but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is the most relevant.)
  6. 技术是人本身的一种活动,技术史亦然。(Technology is a very human activity – and so is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7]

著作

  • 1950:The Siege of Paris 1870 - 1871: A Political and Social History
  • 1972:Technology and culture
  • 1975:By the Sweat of Thy Brow: Work in the Western World
  • 1980:Ethics In An Age Of Pervasive Technology
  • 1986:Technological Education - Technological Style
  • 1987:International Space Policy Legal Economic And Strategic Options

译注

  1. 本条有多种译法,包括:“技术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而且不是中立的[6]”、“技术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它也不是中性的[1]”等,本处采取较直白的译法,下同
  2. 与英文谚语相反

参考文献

  1. 1.0 1.1 徐延民. 克隆兹伯格技术思想研究. 《湖南科技大学》. 2014年: 21 [202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2. Christopher Mims, "The Six Laws of Technology Everyone Should Know" Wall Street Journal (Nov. 26, 2017)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6-laws-of-technology-everyone-should-know-1511701201
  3. Segal, Howard P. Technology, History, and Culture: An Appreciation of Melvin Kranzberg. The 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 Autumn 1998, 74 (4) [26 Nov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4. Post, Robert C. Our Mel Kranzberg: Risks He Took, Stumbles, and Sometimes a Second Thought. Icon. 2014, 20 (1): 6–16. JSTOR 23788083. 
  5. Kranzberg, Melvin. Technology and History: "Kranzberg's Laws". Technology and Culture. July 1986, 27 (3): 544–560. doi:10.2307/3105385. 
  6. 胡乐乐. 不能任由大数据运用在法外任性“裸奔”.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7日期) (光明日报社). 光明日报社. 2015-04-27 [2020-08-21]. 
  7. Hansen, James R. Techn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Aeronautics: An Essay. U.S. Centennial of Flight. [202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外部链接

视频

Kranzberg's Laws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