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爾文·克蘭茲伯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梅爾文·克蘭茲伯格

圖片來自reddit

出生     1917年11月22日密蘇里州聖路易斯

逝世    1995年12月6日

母校    阿默斯特學院,哈佛大學

曾任    喬治亞理工學院科技史教授

成就     美國技術史學會的建立者之一

梅爾文·克蘭茲伯格'英語:Melvin Kranzberg,1917年11月22日-1995年12月6日,又譯為梅爾文·克隆茲伯格[1]等),是一名美國史學家,曾任凱斯西儲大學歷史教授及佐治亞理工學院科技史教授。

克蘭茲伯格生於密蘇里州聖路易斯,本科畢業於阿默斯特學院,碩士及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之後奔赴二戰歐戰戰場,並因審問被俘的德國囚犯並從中得到納粹軍火庫的位置而獲得一枚銅星勳章。他也是巴頓軍中九名審問官中未遭殺害的兩人之一。

克蘭茲伯格提出了自己認知中的技術定律,第一條為「技術非善非惡,也不是中立的[2]。」

克蘭茲伯格還是美國技術史學會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的建立者之一,並在1983年-1984年間任該學會主席,此外他還是《技術與文化Technology and Culture》期刊的常任編輯以及技術史學會下屬其他期刊的常任編輯。1981年,他將《技術與文化》期刊轉交給了史密森尼學會。史密森尼學會也因此建立了一項以他為名的獎項,該獎項每年向從事科學技術論文準備工作的博士生提供4000美元的獎學金。1967年,克蘭茲伯格獲得技術史學會頒發的李奧納多·達芬奇獎章Leonardo da Vinci Medal

霍華德·西格爾Howard P. Segal在《弗吉尼亞季刊the 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中對克蘭茲伯格進行了詳盡的半傳記式致敬[3]

克蘭茲伯格協助建立了國際技術史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4]

克蘭茲伯格的技術定律

克蘭茲伯格的六條技術定律分別為:[5]

  1. 技術非善非惡,也不是中立的。(Technology is neither good nor bad; nor is it neutral.)[譯註 1]
  2. 發明是需要之母。(Invention is the mother of necessity.)[譯註 2]
  3. 技術是成套出現的,只不過配套內容或大或小。(Technology comes in packages, big and small.)
  4. 儘管技術可能是引發諸多公眾問題的主因,但在技術政策的制訂中非技術因素占了主導地位。(Although technology might be a prime element in many public issues, nontechnical factors take precedence in technology-policy decisions.)
  5. 所有歷史都是互相有關的,但技術史的相關性是最強的。(All history is relevant, but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is the most relevant.)
  6. 技術是人本身的一種活動,技術史亦然。(Technology is a very human activity – and so is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7]

著作

  • 1950:The Siege of Paris 1870 - 1871: A Political and Social History
  • 1972:Technology and culture
  • 1975:By the Sweat of Thy Brow: Work in the Western World
  • 1980:Ethics In An Age Of Pervasive Technology
  • 1986:Technological Education - Technological Style
  • 1987:International Space Policy Legal Economic And Strategic Options

譯註

  1. 本條有多種譯法,包括:「技術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而且不是中立的[6]」、「技術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它也不是中性的[1]」等,本處採取較直白的譯法,下同
  2. 與英文諺語相反

參考文獻

  1. 1.0 1.1 徐延民. 克隆茲伯格技術思想研究. 《湖南科技大學》. 2014年: 21 [2020-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5). 
  2. Christopher Mims, "The Six Laws of Technology Everyone Should Know" Wall Street Journal (Nov. 26, 2017)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6-laws-of-technology-everyone-should-know-1511701201
  3. Segal, Howard P. Technology, History, and Culture: An Appreciation of Melvin Kranzberg. The 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 Autumn 1998, 74 (4) [26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4. Post, Robert C. Our Mel Kranzberg: Risks He Took, Stumbles, and Sometimes a Second Thought. Icon. 2014, 20 (1): 6–16. JSTOR 23788083. 
  5. Kranzberg, Melvin. Technology and History: "Kranzberg's Laws". Technology and Culture. July 1986, 27 (3): 544–560. doi:10.2307/3105385. 
  6. 胡樂樂. 不能任由大數據運用在法外任性「裸奔」. 《光明日報》 (2015年04月27日期) (光明日報社). 光明日報社. 2015-04-27 [2020-08-21]. 
  7. Hansen, James R. Techn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Aeronautics: An Essay. U.S. Centennial of Flight. [2020-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8). 

外部鏈接

視頻

Kranzberg's Laws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