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栗山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栗山坝镇地处湖南省醴陵市西南部,辖12个村、3个居委会,339个村民小组,9049户、36142人,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3公顷。该镇有中学2所、小学5所,在校学生3200人。镇党委、政府依托现有规模企业和"三六"橡胶、栗山水泥、茶山坩埚三大品牌,广泛利用品牌招商,做强做大三大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打造特色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镇有规模企业9家,年产值达1.36亿元。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9.8亿元,完成财政收入9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1]

概况

栗山坝镇位于醴陵市西南部。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2005年)。辖栗山坝、龙井、茶山3个居委会,大石桥、冷水、南塘、茶溪、石均塘、南源、长马、梅筱、上湖、双滂、东岗、营田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茶山,距市区27千米。酒埠江过境。

沿革

相传明清之际,境内一山,栗树成林,浓荫蔽日,山下溪上建有一座坝,故称"栗山坝"。1950年属第七区,1951年属第八区,1956年属茶山岭乡,1958年属茶山公社,1961年析置栗山坝公社。1984年改茶山岭乡、栗山坝乡。1996年,茶山岭乡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万,乡政府驻茶山岭,辖雷钵、均源、洪塘、大石冲、茶山、码头、南源、长水、枚筱、枚霞、唐家渡、石洲、上湖、双滂、东岗、柳塘、苏冲、扎营、平田19个行政村;栗山坝乡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1.6万,乡政府驻龙井,辖石桥铺、大石寺、栗山坝、罗岭、妙材、白鹤、冷水、江富、焦村、南塘、攸坞、长富、上茶、大坝冲、下茶、龙井16个行政村。1999年撤乡改茶山镇、栗山坝镇。2004年,栗山坝镇辖栗山坝、龙井、石桥铺3个居委会,大石寺、罗岭、白鹤、冷水、妙材、江富、焦村、南塘、攸坞、长富、上茶、大坝冲、下茶13个行政村;茶山岭镇辖茶山居委会,雷钵、均源、洪塘、大石冲、马头、南源、长水、梅筱、唐家渡、石洲、上湖、双滂、梅霞、柳塘、东岗、苏冲、扎营坪、平田18个行政村。2005年,茶山镇与栗山坝镇合并设立新的栗山坝镇,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辖3个居委会,3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茶山(原茶山镇政府驻地)。[2]

历史沿革

醴陵市辖乡。1950年属第七区,1951年属第八区,1956年属茶山岭乡,1958年属茶山公社,1961年析置栗山坝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33公里,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乡政府驻龙井。辖石桥铺、大石寺、栗山坝、罗岭、妙材、白鹤、冷水、江富、焦村、南塘、攸坞、长富、上茶、大坝冲、下茶、龙井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主要产品有原煤、石灰、水泥、耐火材料、硅火泥等。农业主产水稻。盛产茶油、柑橘等。

2015年,神福港镇与栗山坝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茶山镇。[3]

地理环境

土壤

土壤成分以板页岩为主,占47.8%;次为红色粘土,占20.7%。植物资源丰富,具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木生长的良好自然条件。瓷土、陶土、耐火泥、石灰石、沙石等非金属矿产和铅、锌等金属矿产蕴藏丰富。

气候

属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左右,无霜期305-27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88-132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间。

命名由来

栗山坝镇以山中特有树木命名。栗山坝镇在醴陵市西南部,镇政府驻地龙井,距市区33公里。

相传明清之际,境内有一山,栗树成林,浓荫蔽日,山下有一座坝,故名栗山坝。

乡、社、镇均以此命名,这是将特有山林与人工造物结合称呼其名的,含有纪念之意。如今栗树山已成油茶山林,古坝还在,是可为证。

旅游景点

包公庙

老百姓历来崇敬清官,民国时,醴陵县境有9处包公庙。冷水包公庙是市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明代建 筑。现存包公庙,位于栗山坝镇冷水村,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清朝曾多次维修。1928年,主殿部分损毁。1985年,当地群众集资,按原貌修复。 庙座北朝南。主殿为砖木石结构,硬山式顶,门两旁有对联:"孝于亲,忠于君,劳心于国,施惠于民,德望重千秋,今日犹思贤宰辅;冤则雪,讼则解,弊政则除,贪官则赅,威名传万代,当年共颂话阎罗"。戏台面积约50平方米,歇山式顶,翼角凤状上翘,藻井与梁、木方均绘彩龙。戏台与主殿间为庭院,中有石板过道,两侧走廊相连。198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