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柿子红了(薛新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柿子红了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柿子红了》中国当代作家薛新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柿子红了

每年秋末,集市上摆卖的橘红晶亮的烘柿子总会莫名地勾起我的馋虫,勾起我对家乡的眷念和对天真多彩少童时代的怀思。

记得幼年时,家乡村后满坡柿林,青翠静幽,这里理所当然地成了孩子们畅玩的乐园。

大约五月中旬,柿树就要开花了,淡黄方正的四角小花像小孩儿的嘴笑呵呵地开裂着,点缀着满坡亮绿的树影,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灿烂,迎风起舞,煞是好看!

也就从这时起,我们这些个顽童与小蜜蜂争相黏上了柿林,和它形影不离、朝夕相伴。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仔细地在树下捡拾掉落的新鲜淡黄的柿花儿,然后用细线一个个串起来,串的长短随用途因人而而异。有的把它戴在脖子上、手腕上,女孩子们还把它戴在耳朵上、脚脖儿上,并称之谓项链、手链、耳坠、脚链。呵呵,这些个孩子们就似发了横财,个个珠光宝气、晔晔照人,自鸣得意!

不一会儿,胆儿大的一些熊孩儿像猴子一样“蹭、蹭、蹭”就爬到树上,在上面捉迷藏、荡秋千、扮鬼脸,逗引得树下的女孩子们艳羡不已、跃跃欲试。一个瘦小、个儿大的女孩子竟也不甘示弱,往手心吐口唾沫,先倒退几步,而后发力向上一蹿,眼疾手快地抓住最下面的一根树枝,再来个鲤鱼翻身,就稳稳地挂在了树上。接着,她转身、站起,一气呵成。她麻利的动作,把上面的熊孩子都惊呆了。

可还没等他缓过神来,她就抓住上面的树枝拾阶向上攀登,旋即抓住了上面一个熊孩子的脚脖,并用力往下拉,吓得那个熊孩子“哇、哇”直叫,逗得下面我们这些小孩子“呵、呵”大笑,有个小女孩儿竟然笑得涎水直流……

我们最盼望的就是柿红季节了!

到了中秋时节,当玉米怀胎孕育硕果,玉米棒甩着红缨的时候,柿树枝头就开始零星地悬挂了小红灯笼,勾魂夺魄,使我们馋涎欲滴。自然,这一圣果属于那些熊孩子的专利了。不过,很快小红灯笼就开始蔓延枝头。熊孩子们高兴时,也会分一些给我们尝尝鲜。每当这时,我就会很感激地捧着圣果,仔细地欣赏她的容颜,虔诚地感受她的芳泽,甜甜地亲吻她红扑扑的脸颊,却舍不得张口,我得把它带回家与弟弟妹妹分享。

9岁那年,我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我为自己做决定,要学会上树,不能再向哥哥们讨烘柿吃了。其实,只要人克服了万事开头怕的心理,敢于实践探索,成功就会越来越多。学会上树后,得到的甜头也越来越多,弟弟妹妹也因此增了“福气”。但难免也有失脚的时候。一次为了够到远处枝头耀眼的红灯笼,就左手紧抓上面细细的枝条,一边颤颤巍巍得一点一点向远处挪动双脚,就在右手已经摸到了红果的时候,突然脚下树枝折断,我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迅疾下坠,“咚——”屁股结结实实地撞击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疼得我眼冒金星,惊魂不定。所幸离地不到两米高,地表也不是很硬实。但这次的教训的确让我长了记性,以后拒绝做如此冒险行动

每年霜降前后,大部分的柿子表皮都开始由青绿泛黄绿色了,能懒着吃了。所谓的懒柿子,就是做脱涩处理。柿子经脱涩处理后,肉质鲜嫩、口感甜脆、浸润心脾,营养价值很高。具体做法:把完好无损的柿子放进瓷罐里,约占容器的2/3,然后注入50度左右的温水浸泡,以淹住柿子为好,过12小时用柴火再加一次温,大约2—3天就可以捞出食用了。不同的品种懒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我们这里的柿树大约有桂兰青、火罐、老闷顶、摘家红、圆布袋、灰湖蓝等品种。摘家红这种品种,适于连枝带果折断挂阴凉处墙上放烘了吃,从硬柿子到烘软时间最短,且果肉鲜美、腻甜。火罐柿子体小、型圆、核小,懒好后最好吃。桂兰青脱涩时间最短,懒一晚上就能吃,因而农民们常把它的熟品拿集市上卖,以补贴家用。民间曾盛传着这样的谚谣:“桂兰青,懒一更;男人卖,媳妇哼。哼着我这桂兰青,又脆又甜吃一通。”

晚秋柿树树冠开张,叶大光洁绿树浓影,红叶可与枫叶比美。霜降过后,柿果表皮便由黄绿变橘黄色了,而熟透了的烘柿子红艳橙亮、皮薄肉细、汁甜如蜜。真是满坡碧叶丹果,鲜丽悦目。难怪北宋诗人孔平仲盛赞柿子:“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经美,嗟尔骨亦柔……”。宋代词人张仲殊填了一阕《西江月》,曾以“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神鼎十分火枣,龙盘三寸红珠。清含冰蜜洗云腴,只恐身轻飞去。”铺排柿子一应俱全的色香味。

而此时正是收获柿子的时候。父亲拉着架子车,车上围好竹圈,圈里放着竹篮、布袋,我们兄妹则扛着挠钩跟在后面,到岭上生产组分给自家的柿树上收获柿果。

深翻的黄土地已播上了麦子,刨虚平整的黄土地像棉垫子一样为柿果的采摘带来极大便利。父亲在树上抓住树身用力晃动大部分柿子“哗、哗”坠落,顽固的依然坚挺枝头,姐姐就在树下用挠钩对付它。我和弟弟妹妹乐得屁颠屁颠地跑来跑去分拣柿子。完好的硬柿子回家镟掉皮晒柿饼,摔烂的可以掰柿瓣儿。烘柿子就放在盆里,回家放醋坛里泡柿子醋。

镟柿子也是技术活。只见父亲把镟柿车侧立竖起牢牢地捆绑在一条长板凳上中部靠前的位置,然后坐在板凳上,左腿翘起耷拉在镟柿车上,左手先从篮子里取出一个妈妈已经修好果蒂的硬柿子,把柿子屁股用力插进镟车左边的三锥叉上,再左手执镟柿刀,右手握住镟车摇把快速摇动,“哧溜、哧溜……”只三、四秒钟功夫,整个柿子皮像一条飘带一样完整地掉在镟车下面的框子里。他的动作娴熟自如,令我眼羡,爸爸就让我操作试一试。常言说:眼巧手拙,看来容易做就难。我就像小矬子操大刀,笨手笨脚,技不从心。姐姐不服气,想试试,也败下阵来。接下来,爸爸就耐心地手把手教我们镟柿子的技巧,只半顿饭功夫练习实践,我们就敢和爸爸比试技艺了。

奶奶做完家务也踮着小脚加入了我们的劳动,她把去皮的柿子一筐筐端走,倒在院里用木架子支起的秫秸箔子上摊开晾晒。这道工序叫做晒柿饼。期间,还要经过一个多月多次的晒和捂,并且还要掌握好技巧和火候。等柿子外表变成褐色,且干燥不粘,手捏柔软而不出浆时,才能装进瓷坛子里,密封好。一周后,柿饼的外面长满了白霜,这是柿子里面的糖分渗出的结晶。这时的柿饼就可以食用了。拿一个,去蒂,从中间掰开,把一半放进嘴里咀嚼,口感筋道、甘甜,品尝后口留余香,那滋味实在是美不可言!

近些年来,常回味自己的人生经历,不正如这柿子的生长和加工过程?历经奋斗、抗逆、拼搏等成长过程和若干工序的“脱涩”处理,不也是十分甜蜜的吗?!我爱家乡的柿子!我更怀恋家乡的柿林![1]

作者简介

薛新民,笔名锦雪健行,洛阳市孟津区人,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省级骨干教师,孟津区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