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灣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柴灣道 |
---|
|
柴灣道(Chai Wan Road),是香港東區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筲箕灣至柴灣,西接筲箕灣道,東接小西灣道。總長約3公里。
柴灣道筲箕灣至柴灣的一段依山而建,把柴灣與香港島其他地區連接起來,亦連接大潭道,是香港島南區石澳及赤柱往返筲箕灣、太古城及東區海底隧道的必經之路。在連接筲箕灣道處有引路天橋通往東區走廊。
歷史
柴灣道在大潭道以東一段,從前是香島道的一部份。1961年香島道被分拆為八段各自命名,此段則被併入大潭道以南的柴灣道。在東區走廊及港鐵港島綫啟用之前,本路是柴灣對外的唯一路徑。
在1960年代以前,大潭道以東的柴灣道十分狹窄,且依山勢建成彎曲小路,不適宜包括當時的單層巴 士等大型車輛行走,該路也隨着柴灣區的發展而逐步拉直擴闊:柴灣華人永遠墳場第一期完成時,政府清拆柴灣平房區第二段(愛華村)及第三段(興民村)木屋並收回土地,經挖削山坡後拉直建成可供單線雙程行走的新柴灣道,直到1958至1961年期間,香港政府進行在筲箕灣道至今柴灣道迴旋處大規模擴闊工程,改建成現今兩線或三線分隔雙程的路面。至於原有狹窄彎曲的舊柴灣道,隨著柴灣平房區第一段(興華村)、第二段(愛華村)及第三段(興民村)清拆並重建成為數個屋苑(樂翠臺、康翠臺、高威閣)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而完全消失。
交通意外
柴灣道連接筲箕灣道至迴旋處一段亦有長命斜之稱,俗稱柴灣斜或柴斜,靠山路段斜度達1:10。西行下斜至筲箕灣道一段普發生多宗嚴重意外[1],其中1982年12月2日,一輛13噸泥頭車在落斜時失控,急衝而下,直撞向路邊小販攤檔,滑行約200米始告停下,事件中多人被捲入車底拖行,造成至少4死13傷,而此事故間接加速港鐵港島綫在1985年5月31日通車。另外香港政府在1980年代開始陸續進行改善工程,並在86年8月興建東區走廊連接柴和小西灣,特別是在1993至1996年間,除了由永泰道至常安街一段外,大部份路段已完成重建工程,包括重鋪為混凝土路面及增加交通燈位。而永泰道至常安街一段,已在1998至2000年的永泰道行車天橋工程中完成改建,同時完成了柴灣道所有路段的重建。
然而,在2012年11月19日,一架新巴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巴士落斜時疑因車長失去知覺,越線撞向一架的士,釀成的士內的司機及乘客死亡,合共造成3死57人受傷的嚴重事故[2]。2018年1月20日,一輛吊臂車落斜至慈幼英文學校對開時,懷疑車身的吊臂未有收起,吊臂撞向行人天橋 (興翼橋),天橋被撞歪,路牌撞至變形,幸而無人受傷,但需將介乎愛秩序街與阿公岩道之間的行車全線封閉,進行清理並拆除半截天橋,期間大部份駛經該路段的巴士路線需要改道。
軼事
雖然說每一天均有可能在柴灣道發生致命車禍,但最詭異的是自從1982年起幾乎每隔十年逢二字尾的年份;在11月或12月均曾發生致命車禍,但將來黃竹坑南岸商場開幕之後,情況可有待改善。
連接道路
按東行路線順序排列:
- 愛秩序街
- 筲箕灣道
- 東區走廊引路西行入口(4號幹綫3A出口)
- 阿公岩道
- 大潭道
- 樂民道
- 康民街
- 環翠道
- 吉勝街
- 東區走廊起點(4號幹綫1號出口,柴灣迴旋處)
- 環翠道另一入口
- 怡泰街
- 新廈街
- 怡順街
- 金源里
- 永泰道(永泰道行車天橋)
- 永平街
- 常安街
- 新業街
- 小西灣道
沿路經過地點
按東行路線順序排列:
- 明華大廈
- 慈幼英文學校
- 香島
- 筲箕灣消防局
- 鯉魚門公園及渡假村
- 筲箕灣東官立中學
- 筲箕灣官立中學
- 山翠苑
- 柴灣洗衣房
- 循道衞理會愛華堂
- 興民邨
- 高威閣
- 灣景園
- 海星堂
- 柴灣健康院
- 興華邨
- 興華社區會堂
- 羅屋民俗館
- 青年廣場
- 港鐵柴灣站
- 新翠商場
- 環翠邨
- 永利中心
- 柴灣市政大廈
- 宏德居
- 樂軒臺
- 金源洋樓
- 漁灣邨
- 中華基督教會劉永生中學
- 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
影片
參考文獻
- ↑ 資料庫:柴灣長命斜曾發生多宗致命大車禍. on.cc東網. 2016-08-24 [2021-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2) (Chinese (Hong Kong)).
- ↑ 兩巴夾扁的士 3死57傷. 蘋果日報 (香港). 2012-11-20: A01 [2016-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4)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