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
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Charles Sanders Santiago Peirce,1839年9月10日-1914年4月19日)生於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是美國的通才。他是哲學家、科學家和多部著作的作者,這一著作至今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他被認為是哲學實用主義的創造者,也是符號學發展的先驅之一。[1]
早年在哈佛大學接受教育,後任教於霍普金斯大學。
但他現在幾乎被當作了哲學家。
皮爾士在其一生中,被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次要的文獻都很缺乏。他的很多巨著仍未出版。
目錄
家世
皮爾士的父親本傑明·皮爾士是哈佛的數學與天文學教授,曾做過哈佛數學系主任,是線性代數的發現者。本傑明除了在哈佛授課外,他是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創始人,還是「美國大地測量局」的第三任局長。這家聯邦機構在本傑明任內時迅速成長。
職業生涯
皮爾士的職業生涯中,花在學術機構的時間很短,只是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當過幾年講師,教邏輯,學生里出了兩個哲學家,一個是後來的哈佛教授羅伊斯,還一個就是杜威(美國實用主義的奠基式人),也是胡適之的老師。。
在1880年代末和1890年代末期,皮爾斯(Peirce)開發了範圍更廣的標誌性邏輯表示系統,即他的存在圖。然而,這部作品在他的一生中都沒有出版過,直到1960年代才得到認可。
皮爾士一生最長時間的僱主是他爸主持的「美國大地測量局」。他爸死後,他失去了保護傘,被迫離開那個薪水不錯的鐵飯碗,成了無業遊民,他一下子進入赤貧狀態。終身好友詹姆士為他奔走活動,並給哈佛校長寫信,企圖讓該校哲學系給他一個臨時的職位。他只能在哈佛打些零工。在詹姆士的幫助下,皮爾士開始為美國幾家哲學和科普雜誌撰稿,雖然有些文章後來成為實用主義的經典,但當時的稿費收入微薄,難以糊口。皮爾士的父親本傑明吸食鴉片和乙醚,認為這能提升腦力。皮爾士從他爸那染上這惡習,他的業餘愛好之一就是DIY各種毒品,這加重了他的病情、惡化了財務狀況。詹姆士死後四年,皮爾士死於貧病交加。
皮爾士在世時沒沒無名,但死後聲譽漸起。現在有證據表明,維特根斯坦也知道皮爾士並受其影響。維特的《邏輯哲學論》出版於1921年,那時他正在鄉村小學教書。1922至1923年間,十九歲的拉姆齊多次造訪維特,一邊學德文,一邊翻譯《邏輯哲學論》。
身後的第一本文集《機會、愛、邏輯》出版
1923年,皮爾士身後的第一本文集《機會,愛,邏輯》出版,引起拉姆齊高度關注。
1923年,拉姆齊為維特那本神書寫書評時(後發表在Mind上),已經看過皮爾士的文集,他在隨後有關概率論和邏輯的文章中多次引用皮爾士。拉姆齊在和維特深談時,向維特強推皮爾士。維特根斯坦和羅素疏遠後,智力上最佩服的人就是拉姆齊了。維特四十歲回歸劍橋,拉姆齊功不可沒。維特的正式導師是比他小十四歲的拉姆齊。天妒英才,拉姆齊二十六歲就病逝了。歷史沒法做假設,若拉姆齊再多活幾年,皮爾士肯定會更早被人瞭解。
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是一位理性主義者,他對皮爾士更為尊敬,他說自己的語言哲學只是對皮爾士的思想做瞭解釋而已。
後世貢獻
皮爾士對邏輯、哲學、符號學有很大得貢獻。他是數學研究方法論、科學哲學知識論和形而上學領域中的改革者,他自認為首先是邏輯學家。盡管他主要對形式邏輯做出重要貢獻,他的"邏輯"所含蓋的很多內容,現在被稱做了科學哲學和知識論。他發現並創建了作為符號學分支的邏輯學,他發現邏輯運算可以用電子開關電路完成,因此預見了電子計算機。
約瑟夫·布倫特(Joseph Brent)的《皮爾士傳》被公認為目前研究皮爾士生平的最權威、最完整的著作。雷·蒙克為知識型傳記設立了高標準。布倫特雖與蒙克的文風不同,但思路接近,《皮爾士傳》每條都有根據。作者布倫特是1960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畢業的博士,他博士論文就是《皮爾士傳》的原型,但六十年代,皮爾士名聲並不顯赫,他的傳記更沒什麼人關注。[3]
印第安納大學的符號學家兼語言學家托馬斯·賽鏢客(Sebeok)在1990年翻看研究皮爾士的文獻時,不留神發現了布倫特的博士論文,賽教授費了一番周折,終於找到早已改行的布倫特,並將他引見給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的社長。原書1993年初版,1998年改版。此書的中譯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