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柏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柏灌

柏灌,又作柏濩伯雍,是中国传说蜀国(现四川一带)的第二代统领氏族。他的事迹史书上少有记载,一半认为柏灌氏统治了古蜀国55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1世纪中旬,因为有史书记载鱼凫参加了牧野之战)。一半认为柏灌的部族活动中三星堆遗址、四川彭州市一带。据说温江区寿安镇长青村有一座方圆4亩、高3米的圆形土丘,被当地人称作“八卦山”或“八卦墓”,《温江县志》记载当地传说那是柏灌之墓,“八卦”是“柏灌”的讹写。柏灌氏以鸟为图腾,有说柏灌是“伯鹤”的讹写。

历史介绍

为何关于柏灌的名字会有如此多的分歧?究其原因,历史上,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一般用史诗记载本族的历史。部落的祭司是这些史诗的保存者,一到祭祀、施法时,便吟唱出来,祭司死后,将史诗背给继任者,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古文献对于远古历史的记载,常常依据这些口传下来的史诗。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大抵也不会例外,当时的蜀人大抵还会流传着一些先王的传说。据此,扬雄写道,"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在这里,扬雄笔下的蜀王,都是一些神仙。不过,他并没有单独论及柏灌,由此可以判断,自西汉以来,关于蜀王柏灌的记载或传说,便鲜有人闻,扬雄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古蜀人先祖为冉族和羌族合化的蜀族:冉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土着民族,羌族是从西北迁徙过来的民族。

蜀地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冉族蚕丛氏羌族柏灌氏羌族鱼凫氏冉族开明氏蜀族(蜀族是合化的民族)。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文化的民族(华夏族也是合化的民族)。

发展过程

蚕丛氏羌族部落

公元前????年,黄帝娶蜀山氏的女子为妃,生下一男婴。男婴长大后是"目纵"(即双瞳),居岷山下的石穴里。他善于养蚕,因"教民蚕桑"有功,而被部族人称作"蚕丛"。后成为蜀地羌族首领。《华阳国志-蜀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纵目。蚕丛,即蚕丛氏,是蜀人的先王。

公元前1613年,商朝君王祖甲执政后期,蚕丛氏部落不屈服商朝人的控制,领导部族奋起反抗,结果弱不胜强,战死岷山,族人四处逃散,他们的一支,"从茂汶盆地的东面翻过与岷山相连的玉垒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的西北沿",志在伺机重新抗争。

商王廪辛继位初,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王朝,常使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促使廪辛决定用兵平定西戎。商王廪辛针对羌方武装力量强悍等特点,战前进行全面的谋划和布置,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精锐部队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打散了蚕丛氏部落,蚕丛氏首领被射杀。

柏灌氏羌族部落

由于不堪长期征战,一部分羌人随着一位青年重新进入今四川盆地,以躲避战争。他们来到一处有河流流经的柏树林(今彭州)落脚,那里有丰富的铜矿和玉石、陶土可供生活需用。一些人发现林间有白鹤栖息,想着像白鹤那样飞离了战争,于是在青年的倡议下改称部族为"柏灌氏",那位带领大家安家的青年人被推举为新的部落首领。领地范围涵盖今彭州什邡郫县一带。正如某些考古学家所言,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上有鹤的模样,三星堆早期跟蜀王蚕丛有关的话,那么遗址很可能也跟柏灌部落有关。也有专家认为"柏灌"源自泊灌,意为该部落人民善于种植。

公元前1063年,势力衰弱的柏灌氏部落被南边的新起的鱼凫氏部落兼并了。

考古发现

从考古学上看,自1986年以来,成都平原陆续发现了几处遗址。金沙遗址的年代大抵距今2000多年左右,与柏灌时间不符;三星堆遗址的古文化年代,延续了大约800年,可以分为四期,中间曾经有过嬗变,如果正如某些考古学家所云,三星堆早期跟蜀王蚕丛有关的话,三星堆遗址很可能也是柏灌的国度。蜀王柏灌在考古学上也是说得通的。

参考资料

前任:
蚕丛
蜀国君主 繼任:
鱼凫